自一眾皇親國戚因商稅改革風波而顏面盡失后,商稅新政便猶如脫韁野馬,勢不可擋。
昔日重重阻礙,仿佛晨霧般一日之間消散無蹤。
畢竟,連皇親國戚都被收拾了,其他人又哪里還敢對抗呢?
加之全國輿論如潮,紛紛譴責逃稅之徒,盛贊稅務司的鐵腕治理。
聰明人都知道此時應韜光養晦,以免引火燒身。
偶有愚昧之徒不識時務,也很快被稅務司整治得服服帖帖。
短短數月間,稅務司所征得的商稅,竟高達兩千萬兩之巨。
其中固然包含追繳的歷年逃稅款及罰款,但新征稅額亦超千萬兩之多。
據此推算,大明一年的商稅收入,竟可躍升至三千萬兩以上。
這一數字不僅令朝臣嘩然,連老朱都被驚得瞠目結舌。
要知道,此前大明全年稅賦總和,包括糧食折算在內,也不過兩千多萬兩。
而商稅所占份額更是微乎其微,不足百分之五,僅有百余萬兩而已。
按常理,朱允熥將商稅率自三十稅一加至十五稅一,僅能增收百余萬兩稅銀。
然而,事實卻是大明稅賦整體激增一倍有余。
國庫為之充盈。
此中不難窺見,昔日商稅逃漏有多嚴重。
老朱原本對加征商稅,心里是持反對意見的。
畢竟,當初減收商稅,將其定為三十稅一,就是老朱親自劃定的。
只是念及朱允熥剛剛監國執政,老朱不愿在此時反對,才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讓他一試。
在老朱眼中,這不是多大的事。
若是行不通,再換回原來的老法子就是了。
卻沒有想到,加征商稅和變革征收之法的結果,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自大明立國以來,國庫里還從來沒有過這么多銀子。
朝廷有了錢,自然是花的。
于是,大規模修路的計劃就提上了日程。
以金陵城為中心,輻射四方。
東至松江寧波,北抵北平,南至廣州,西連武昌,包括太原、西安、開封等地,皆規劃了直達金陵的大道。
同時,大量的水利工程,亦被提上日程。
往年開春,朝廷各部堂官聚集一起討論新一年的開支,往往都因為收入不夠,開支過大而頭痛。
各衙門為了爭銀子吵成一片。
今年卻是非常和諧。
朝廷發放給各部衙門的銀子,都是足足的。
唯一美中的不足是,太孫殿下簡拔原國子監監生夏原吉入朝為官,新設審計司,專門審計各衙門的財務開支,令官員們都有些煩惱。
不過,整體上還是挺好的。
至少都有錢了。
不再是東拉西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
商稅的事情,雖然讓諸多勛貴和官員都深感肉痛,但在強大輿論壓力下,他們又不得不出來表態支持。
《大明日報》的威力,在這場紛爭中盡顯。
原本被士紳們通過“讀書人”控制的輿論,漸漸轉移到了朝廷手中。
盡管還不是全然如此,至少趨勢已現。
朱允熥從來沒有說過“新政”的事,朝野卻都在討論“太孫新政”。
去年冬天無戰事。
但朝中已經有人提議,既然如今國庫充盈,兵精糧足,不如趁此機會,出兵北元,徹底掃清大明北方之患。
這一提議得到了許多大臣的贊同。
塞邊的藩王們,更是一個接一個上書,請求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