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倭寇又不是一個人。
那么多的人,要吃要喝要穿,需要大量的物資供應。
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員進進出出,運輸補給,怎么可能保密呢?
與倭寇相互勾結,狼狽為奸的盜賊,或者干脆打著倭寇名義行事的江洋大盜,也不在少數。
他們消息靈通,自然能打探到。
但官府確實是不知道的。
或者說,朝廷派來的流官不知道。
在這個時代,官和吏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階級。
流水的官,鐵打的吏。
官往往是外地調來的,做幾年之后,就會調離。
吏才是扎根本地,在實際上進行統治的人。
一個縣有哪些綠林好漢,江洋大盜,梁上君子,衙門的捕頭必定門清。
但縣太爺就不一定知道了。
倭寇的事也一樣。
若說衙門的胥吏無人知曉,肯定不可能。
畢竟,各地衙門里面,都不乏及時雨宋江這類的人物。
義薄云天,四處結交三山五岳好漢,在江湖上頗有聲望。
他們的消息,也靈通無比。
但他們會講江湖義氣,很多事情,都瞞著朝廷派過來的流官。
流官不知道,也就不會上報朝廷。
朝廷對倭寇的位置,自然就不清楚了。
老朱的錦衣衛密探和檢校雖然無孔不入,可畢竟人數有限,主要勢力集中在金陵城及其周圍。
外面雖也有少量派遣,卻基本上集中在大城市。
目的是監視朝廷重臣。
他們同樣打探不到太多倭寇的具體信息。
但探聽司不一樣。
隨著《大明日報》在各地開設分社,探聽司的勢力,也深入到更廣泛的地區。
探聽司招募的人,三教九流,無所不包。
更重要的是,探聽司有錢啊!
《大明日報》一年兩百多萬兩白銀的收入,都砸在了探聽司和情報局。
相比之下,老朱的錦衣衛密探和檢校,一年能投入的錢,連他們的零頭都沒有。
有錢能使鬼推磨。
有錢就能招募更多的奇人異士,有錢就能買到很多很多消息。
而且,此時的探聽司,雖然做的是朱允熥這個太孫委托的事,但它本身并不是官方機構。
除了主管探聽司的姚廣孝之外,探聽司內的其他人,都是沒有官階品級。
雖然內部也有級別高低,但它更像是一家企業在運作。
沒有官階品級,也就沒有什么流官和胥吏之分。
消息便不會上下堵塞。
同時,探聽司的人,在全國各地四處調動,以防止被地方勢力把控。
這樣的探聽司,對各路綠林豪杰,英雄好漢,江湖幫派,都了如指掌。
當然也能打探到倭寇的據點在哪里。
另一方面,探聽司雖然不是官方機構,但它畢竟歸屬于《大明日報》。
盡管《大明日報》各個分社也沒有官階品級,但誰都知道大明日報是太孫殿下親自主辦的,誰都清楚,大明日報上一篇文章的影響力有多大!
因此,在必要的時候,探聽司也可以請大明日報分社的主管,去請官府配合行事。
官府肯定是會賣這個面子的。
畢竟,誰也得罪不起大明日報和它背后的主人。
楊士奇主管的大明銀行也是如此。
企業化運作,沒有官階品級。
但地方官府會給予配合。
實際上,大明銀行還承擔著另一個責任,那就是打擊假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