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他已經大權在握,一聲令下,天下莫敢不從。
但改革不是僅靠權術就能推動的。
更重要的是來自內外部的壓力,愿意為之奮斗的利益群體,以及足夠的可分配利益。
若僅僅立足于大明國內,即使他運用皇權強壓,改革也是千難萬難。
唯有引入外部力量,讓大明早日跨入大航海時代,培養出新的利益階層。
他想要推動的改革,才能有千千萬萬的人響應和支持,才能水到渠成。
戰艦經過朱允熥的改造,艦體首次運用了破浪式的船體,而不是以前的老式船首,故而行速極快。
數日后,便從長江口駛離,駛入了大海。
這幾日,馬和一直在旁邊侍候。
他自進入大明軍事學院后,表現一直極佳。
學院里的學生,入學時大家都是一樣的層級。
但很快就根據在校表現,進行考核與提拔。
馬和作為最優秀的學員之一,已經提成了艦長。
考慮到他原來是太監,知道怎么侍候人,此次出海,便又將他安排到了朱允熥身邊聽令。
另外兩個人,則是抽調而來的朱能和張輔了。
他們兩人到現在都想不通,自己憑啥會被太孫殿下看上,竟調到太孫身旁聽用。
但不管如何,對他們來說,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兩人心里既忐忑不安,又充滿雄心壯志,希望能一展胸中抱負。
“簡在帝心”四個字,不知是多少人一生夢寐以求的。
朱允熥雖然還是太孫,實際權力幾與皇帝無異。
在他心里記上號,將來的前程,自不可限量。
朱能和張輔都還年歲不大,如何能沒有一點夢想呢?
指揮室內,朱允熥展開地圖,笑問三人道:“依你們之見,江浙沿海一帶的倭寇,會藏身在什么地方呢?”
“這里!”馬和搶先開口,指向地圖里的翁山縣,也就是后世的舟山群島。
“此處島嶼林立,離大陸的距離亦不算太遠,既適合藏匿,又便于去陸地搶劫。”
朱能和張輔相互對望了一眼,也道:“我們兩人,亦是同樣的看法。”
朱允熥輕輕點頭,他們三人的眼光,倒是出奇的一致:“那就先去這里,蕩平倭寇。”
馬和微微皺眉,張輔亦沉吟不語,朱能最沉不住氣,拱手道:“太孫殿下,這一帶島嶼眾多,星羅棋布,雖然在地圖上看起來范圍不大,實則面積極為遼闊。”
“倭寇隱匿在其中,難以尋到蹤跡。”
“我們的船隊固然強大,可找不到敵人,又如何殲敵呢?”
張輔亦隨之道:“昔日我隨父親出征北元,在茫茫草原上作戰,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尋到北元的主力,與之決戰。”
“這也是最麻煩的地方,草原遼闊,北元韃子往往會想方設法躲避。”
“我們勞師遠征,糧草供給不易。”
“若是時間拖久了,仍然找不到北元主力所在,就會陷入人困馬乏,糧草不濟的境地。”
“此時北元韃子再出來襲擊,就有兵敗的危險。”
“卑職以為,海上作戰,亦是如此。”
“茫茫大海,無邊無際,較之草原更廣闊百倍。”
“我們尋不到敵人,恐怕就會無功而返。”
從踏上戰艦開始,這個疑問便一直在幾人腦海內盤旋。
只是此際才有機會說出來。
馬和望向朱允熥,用極為崇拜又恭敬的語氣道:“卑職以為,太孫殿下必有準備。”
朱允熥哈哈大笑,揮了揮手,立時有侍衛拿出一張新的地圖。
相比前面的地圖,這張記圖僅僅畫出了翁山縣一帶,但更加詳盡。
而且,上面更是用紅點標注了倭寇的據地。
馬和、張輔、朱能三人的眼睛,一下子瞪大。
朱允熥一臉笑意。
沒準備的事,他從來不做。
早在出征之前,姚廣孝的探聽司,就已經將倭寇在沿海一帶的據點,都打聽清楚了。
事實上,這并不是多么難以打探的事。
沿海一帶的江洋盜寇,江湖的上綠林人物,甚至一些私底下作惡的豪紳地主,都知道倭寇的主要據點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