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先包圍倭寇,斷其海路,再派人去浙江,調遣大軍前來圍剿。”
別看倭寇只有三千人。
實際上,三千倭寇已經是非常龐大的數量了。
歷史上,嘉靖年間,曾有五十幾名倭寇,縱橫浙江、江蘇、安徽三省,一路燒殺搶掠,最后打到金陵城下的奇事。
也有過七十幾名倭寇,同樣是橫跨三省,在二十幾個縣肆虐,殺死殺傷四五千人,才被剿滅的事。
固然,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主要是明朝中后期,官府腐敗,軍備松馳,士兵無心應戰。
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倭寇的戰力之強!
這里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大明的軍隊,是半耕半戰的。
平時為民,戰時為兵。
說到底就是一群拿起武器的農民。
武器還都是破破爛爛的。
真正能打的,只有武將身邊的少數親兵。
但倭寇不一樣。
每一名倭寇,無論是從倭國過來的真倭,還是混雜其中的江洋大盜,他們都是真正的職業強盜。
殺人對他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
他們當中也沒有老弱病殘,全部都是壯年精銳。
因為老弱病殘是很難做強盜的,只能自己退出,或者干脆就是被曾經的同伴殺了。
這樣的職業強盜,幾十個人的戰力就很強了。
普通縣城的衙役,還真擋不住他們。
當然,明初的軍隊,戰力遠不是中后期可比。
但衛所兵都有大量的老弱病殘,也在半耕半戰。
除了北方邊塞的明軍,仍是精銳中的精銳以外,南方和平了二十幾年,許多衛所兵已將精力主要放在耕種上,而非作戰了。
倭寇則是純精銳,有多少人都是實打實的。
三千倭寇,實際上就相當于數萬軍隊。
朱允熥率領的大明海軍,都是新軍。
張輔心里總有擔心。
一支新訓練出來的軍隊,沒有經過戰場血與火的考驗,它能行嗎?
基于此,穩妥起見,他才提出圍而不攻的建議。
反正從地圖上看,翁山縣距離大陸不遠,將倭寇圍住,就是甕中捉鱉。
等大軍一到,還怕不能鏟除這股倭寇嗎?
朱能卻是不以為然。
“兵貴神速,倭寇不知我軍來到這里,沒有防備。”
“此時就該一鼓作氣,對倭寇發起沖鋒,將其徹底剿滅。”
“朱能愿為先鋒,率敢死將士,帶頭上岸,與倭寇死戰。”
他素來以敢打敢拼而著稱,此時更是躍躍欲試,要在太孫殿下面前,好好表現一下自己的勇武。
朱允熥轉而望向馬和,道:“你有何看法呢?”
“卑職以為,可以將倭寇圍住,然后用炮轟!”馬和道:“卑職仔細觀察過,倭寇無炮,對我軍的遠程炮火攻擊,沒有還手之力。”
“用大炮轟幾天幾夜,再進攻就容易了。”
與剛從北方來到金陵城,然后馬上參加遠征的朱能和張輔不一樣。
曾經在大明軍事學院讀書,接受過訓練的馬和,很清楚大明海軍艦炮的威力。
朱能和張輔則臉露狐疑之色。
在他們看來,大炮最大的威力,主要還是恐嚇敵人的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