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町幕府以下克上,大逆不道,就該被討伐。
大明海軍扶持正統天皇,平定倭國內亂,名正言順!
這一路北上,大明海軍先是經過琉球。
此時的琉球,仍分成三個國家,分別是中山、山北和山南,三國都向大明稱臣。
大明海軍經過的時候,順道展示了一下堅船利炮的威能。
三國國王于是爭先恐后前來朝拜,并奉上數不清的奇珍異寶。
不過,朱允熥并沒有令大明海軍在此停留,很快便接著北上。
……
另一邊。
歷盡千辛萬苦的黃子澄,終于踏上了倭國的領土。
這一路,他可沒有少吃苦頭。
與朱允熥所率的海軍盡皆是大船不一樣。
黃子澄乘坐的船只,要小得多。
海上風大浪大,顛簸無比。
黃子澄本來就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身體孱弱,哪里受得了這種罪。
暈船可比暈車要痛苦一百倍。
等抵達倭國的時候,他感覺自己已經只剩半條命。
可算是到了。
黃子澄立即遞上國書,求見倭國天皇。
對于大明使臣的到來,倭國還是十分重視的。
不久,室町幕府的第三任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滿便接見了他。
“上次來的大明使團,都被我砍了腦袋,只留了兩個活口讓他們回去傳信。”
“如今還敢派人來,難道就不怕本將軍殺了你嗎?”
足利義滿一見黃子澄,便立即給了他一個下馬威。
“大元都沒有令我國臣服,如今的大明,更不可能。”
“你從哪里來,滾回哪里去吧。”
“回去告訴你們大明皇帝,若是再敢派使臣來我國耀武揚威,我一定殺了!”
“還有,我國武士前往大明,乃是你大明的榮耀。”
“你們應該歡迎他們才對。”
“妄想讓我們約束武士,不許其前往,簡直是癡人說夢。”
“大明連我國的流浪武士都打不過,居然大言不慚說要遠征我國,也太荒謬了!哈哈哈哈!”
足利義滿神色言語間,極度狂妄自大。
說起來,倭國對華夏的態度,一直處于不斷變化之中。
早在唐宋的時候,倭國便極度崇拜中原文化。
但后來宋朝被元朝所滅,倭國的態度也隨之急轉直下。
在他們眼里,曾經繁榮的中原文化,都已在崖山一役中盡數毀滅。
而自己,才是中原文化的正統繼承者。
從那之后,倭國看待中原地區,便有蔑視之心。
再加上元朝大軍在出征倭國時遭遇颶風,倭國便更加有恃無恐起來。
在此之前,他們對中原王朝是十分崇拜且恐懼的。
在這之后,倭國認為中原文化傳承已斷,也沒有能力出征海外,便不再有任何害怕。
此前,老朱抱著“以和為貴”的想法,兩度派遣使團出使倭國。
不料,連續兩次,使團人員都被倭國斬殺殆盡,只留了正使和副使未殺,將其羞辱一頓,再遣回大明。
若是換了一個皇帝,肯定會勃然大怒,甚至出兵倭國,興師問罪。
但老朱不愿因此而起兵,咽下了這口氣。
表示“大明罷兵是為天下太平,而倭國不思回報是為不忠”,同時寫信給倭國說“朕寬仁大度,不和你們計較”。
但越是這樣做,倭國便越不將大明看在眼里。
故而,足利義滿才會以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大明的使臣。
當然,這也是因為這個時代的信息交流不暢。
大明海軍出海剿滅倭寇的消息,在大明國內已是人盡皆知,倭國卻還全然不知曉。
否則,就該換一副嘴臉了。
周圍的一眾日本官員,也皆是大笑不已,用輕蔑無比的眼光,看著大明的使臣。
黃子澄心中氣憤不已,想不到自己堂堂上國使臣,竟然被倭國如此對待,恨不得當場拂袖而去。
可一想到自己心中的大計,便忍了下來,當下道:
“我此番前來,并非來耀武揚威,更不是來興師問罪,我是來與你們共謀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