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下已經一統,四海升平,朝廷又準備對誰用兵呢?”
“若天下尚未統一,用兵自是無妨,我等也會全力支持。可如今大明已經統一天下,豈能再輕動刀兵?”
“化外蠻荒之地,與我大明隔山隔海,得其地其民,皆不能為我所用,得之無益!”
“征戰不休,百姓不得安寧,大明江山亦會不穩!”
“此旨意雖然本意甚好,但所造成的后果,卻難以預料。”
“太孫殿下三思啊!”
“太孫殿下,還是請陛下收回旨意吧。”
朱允熥端起桌案上的茶,喝了一口,很是淡定地聽他們說著。
足足過了一刻鐘,眾官員才終于不再說了,都將目光望向上首的朱允熥。
“說得沒錯,新的宗室制度,就是鼓勵藩王和宗室子弟為國建功立業,開疆拓土。”
此言一出,眾官員頓時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
太孫殿下這是連表面上的掩飾,都干脆不要了嗎?
“但你們至少有一點說錯了,那就是蠻荒之地,雖與我大明隔山隔海,但對我大明,卻并不是完全無益。”
“要不然,本宮此次出征,為何能帶回兩千萬兩白銀呢?”
“更別說,后面還有每年的進貢收益。”
朱允熥目光緩緩掃過眾人,笑道:“我知道你們擔心朝廷窮兵黷武,會使百姓不堪重負。”
“正是!”一名白發蒼蒼的官員出列道:“國雖大,好戰必亡。”
“太孫殿下出征倭國,得勝歸來,自是天大的好事。”
“可若因為一場勝利,便驕傲自滿,讓大明從此走向無休無止的戰爭,那卻是萬萬不可之事。”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君王應憐惜百姓民生,不能為了建功立業,便不惜民力,肆意驅使百姓征戰四方,此中教訓,自古以來便比比皆是,還望太孫殿下三思!”
其他官員也紛紛出列。
“還請太孫殿下三思!”
“還請太孫殿下三思!”
“還請太孫殿下三思!”
朱允熥淡淡一笑:“本宮知道你們的擔憂,但本宮告訴你們,本宮并不打算擴軍備戰。”
“相反,本宮已決定,將裁軍百萬。”
此言一出,下方所有人再度愣住。
不是要開疆拓土,要遠征周圍蠻夷諸國嗎?
怎么又變成裁軍了?
“你們覺得開疆拓土,征服蠻夷,就會讓我無數大明將士馬革裹尸,埋骨他鄉嗎?”
“本宮告訴你們,你們錯了。”
“本宮此次出征,蕩平了倭寇,收復了臺灣,也征服了倭國,但是,我大明海軍將士,沒有一個人戰死沙場。”
“本宮將他們全部都帶回來了,一個人都不少。”
朱允熥鏗鏘有力,振聾發聵。
眾官員皆驚訝萬分。
此前雖然看過戰報,但除了第一場在翁山縣剿滅倭寇的戰報之外,其他的戰報上,都只說取得了什么戰績,有哪些收獲,卻一直沒有提及大明海軍傷亡多少人。
他們猜到大明海軍的傷亡一定很小,卻沒有想過竟然連一個人都沒有戰死。
“如今我大明有一百八十多萬軍隊。”
“本宮認為,大明只需要精兵強將,不需要這么多的冗兵冗將。”
“大明不會窮兵黷武。”
“大明即使要出征海外,亦不致發動幾十萬人的遠征,更不會讓太多我大明的兒郎埋骨他鄉。”
“本宮只會派少量的軍隊,便如同出使他國的使團一樣,去巡游世界各國。”
“本宮這樣說,你們滿意了嗎?”
場中鴉雀無聲。
眾官員都還在消化這個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消息。
裁軍?
太孫殿下竟然要一邊對外擴張一邊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