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如果是以前,他們一定會覺得這太過于離譜。
怎么可能在發動對外戰爭的同時,又進行裁軍呢?
但想到大明海軍所取得的戰績,又覺得合情合理。
若大明每一支軍隊都擁有大明海軍的戰力,那大明確實不需要這么多的軍隊。
如果只是派遣小規模的軍隊遠征,他們也沒有任何理由反對。
“太孫殿下英明,下官再無異議。”
當下迅速有官員轉變立場,表態支持。
“下官也無異議。”
“下官亦無異議。”
很快,眾官員紛紛改口。
對于裁軍的事,朝堂上絕大多數官員都是支持的。
要說反對,也是那些手握兵權的勛貴武將。
但他們本身就是朱允熥最堅定的支持者。
雖然心里對裁軍感到忐忑不安,卻也不可能在此時反對他的決定。
“既然沒有異議,那此事就這么定了。”
“令禮部將詔書詔告天下。”
“今日天色也不早了,大家都散了吧。”
朱允熥揮了揮手,令眾官員盡皆退下。
這時,之前來傳旨的公公,又回到了皇宮。
“陛下說了,倭國不過是蕞爾小國,國主又豈能妄稱天皇?以后應改稱‘大王’。”
朱允熥愣了愣。
大王?
那豈不是天皇兩字去頭?
挺有寓意的啊!
倭國的頭頂上還有一片天,那就是大明。
大明的天子,才能稱皇帝。
倭國的國主,可不就是大王嗎?
“皇爺爺還有什么其他的指示嗎?”朱允熥問道。
“陛下讓奴婢將足利義滿押回來了,令嚴加審問,看大明還有沒有其他人和倭國勾結。”
他走到近前,壓低聲音,道:“奴婢覺得,黃子澄也應嚴加審問,他在朝中,必然還有同伙。”
“只有將那些人都揪出來,太孫殿下執掌朝政才會順暢無阻,再無人敢與太孫殿下為敵。”
朱允熥眼前一亮。
對啊!
自己怎么就沒有想到呢?
掀起大案,鏟除敵手,這一直都是老朱的拿手好戲!
之前的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殺得人頭滾滾,也讓洪武大帝的權威徹底鞏固。
眼下的黃子澄,不正好可以加以利用嗎?
誰反對自己,誰反對即將要推行的種種新政,誰就是黃子澄的同伙!
妙啊!
黃子澄罪惡滔天,罄竹難書。
只要一公布,必定會引來天下聲討。
那誰是黃子澄的同伙,朝中和地方還潛藏著多少與倭國勾結的人,可就要好好查一查了。
反對稅務司征稅的地方豪紳,或是裁軍時故意對抗朝廷的將領,再或是其他和自己作對的大臣……
沒錯!
這些人必定是黃子澄的同伙,是與倭國勾結的大明叛徒!
朱允熥喜不自禁,當即開始盤算起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