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大明銀行成立以來,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太多。”
“此前物價能保持穩定,是因為國庫里面的糧食,布匹,以及其他各項物資,都以公價出售,強行穩定價格。”
“一旦國庫物資儲藏不足,只恐物價立即便要飛漲,殿下辛辛苦苦建立的貨幣體系,亦有一夜崩潰之憂。”
戶部原來有三庫。
一是銀庫,二是緞匹庫,三是顏料庫。
銀庫此前已經劃撥給了大明銀行。
便只剩緞匹庫和顏料庫。
緞匹庫儲藏綢緞布匹。
顏料庫就是雜料庫,顏料只是名稱,實際上儲藏的東西五花八門。
有鐵、銅,鉛,錫,顏料,藥材……乃至胡椒,蘇木,文玩字畫……啥玩意兒都有。
銀行在大明各地廣泛設立后,金融業的發達使得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大幅度增加。
正常而言,這種情況本身就天然的會自發帶動物價上漲。
但朱允熥采取了一個釜底抽薪的辦法,那便是通過國庫儲糧來鎖定糧食價格。
這其實也是后世國家通行的辦法。
其他東西的物價都可以不管,但“糧袋子”和“菜籃子”一定要管好。
對于眼下的大明來說,則是糧食和布匹。
當然,其他東西的價格,能調節當然也要盡量調節,只是沒有糧食和布匹影響這么嚴重。
按理來說,管控這些東西的價格并不難。
原因很簡單,因為糧食和布匹的需求是固定的。
哪怕一個人手中持有的錢從一千變成了十萬,但這個人每天能吃掉的糧食,還是一樣的,并不會因此而增多。
這就是為什么貨幣大量增加,但糧食價格還能保持穩定的基礎邏輯。
因為對糧食的消費需求并沒有改變。
只要糧食供應充足,國家就能讓糧食價格始終保持穩定不漲。
但如果有人故意囤積居奇,大量購買自己本身并不需要的糧食,那情況就變了。
其他人將無糧可買。
布匹也是一樣。
后世社會不存在布匹短缺的問題。
每個人的衣服都多得根本穿不完。
但這個時代,是真的會有人因為沒衣服穿而凍死的。
“他們的目標,還是稅務司。”
楊士奇沉聲道:“他們是想通攪亂市場,令物價飛漲來反擊稅務司征稅。”
“到時候,朝廷為了穩定市場,為了讓百姓們不致大量餓死,將不得不向他們妥協,令稅務司減少監管,延緩征稅,乃至撤銷。”
“除此之外,他們還能通過囤積居奇,牟取暴利。一舉兩得!”
好手段啊!
竟然想和自己來玩金融游戲。
朱允熥的臉色一點一滴的沉了下去。
要打金融戰爭嗎?
那就陪他們玩一把大的。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