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情況是,民間百姓早就發現了,但百姓們沒有當回事,也沒人去挖,官府便完全不知曉。
以后大航海時代開啟,可以從海外運進礦產資源。
但眼下剛剛起步,肯定還是要挖自身礦產的。
待到夏原吉說完,朱允熥笑道:“你說的這些都很有道理,軍隊的物資要收集起來,糧食也要多收購多儲藏,水利工程和倉庫建設更需全面鋪開。”
“但具體的措施,本宮的看法卻不一樣。”
“首先,向百姓收糧不能等到秋收之后,而是需立刻進行。”
夏原吉連忙道:“如今正是青春不接的時季,百姓手中糧食不多,若朝廷再高價大力收購,只恐立刻就要釀成禍端。”
朱允熥淡淡笑道。“本宮的意思是,現在先派人與種糧的百姓簽訂收購糧食協議,搶先一步,鎖定糧食,待到秋收之季,便直接進倉了,不用與那些劣紳商賈去抬價搶糧”
夏原吉頓時瞪大了眼睛。
按常理,每年秋收季節,糧價都會下跌。
種糧的百姓,也清楚這一點,對秋收時的糧價,期待不會太高。
如果有誰能保證秋收時糧價仍和現在一樣,那百姓們必然將爭先恐后的簽訂賣糧的合約。
白紙黑字簽好了,等到了秋收的時候,那些商賈豪紳想搶購也搶不到了。
這還能起到穩定糧價的作用。
谷賤傷農,米貴傷民。
唯有保持糧價的穩定,才能獲得皆大歡喜的局面。
在此之前,糧價穩定很難做到。
往往是糧食收獲的季節,糧價最低。
到了青黃不接的季節,糧價便又變高。
朱允熥下令國庫糧倉以平價賣糧,強行鎖定糧價,才扭轉這一局面。
但要繼續維持糧食價格的穩定,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在秋收之前,提前簽好協議,約定收割后以公道的價格收購糧食,倒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太孫殿下此策高明無比,卑職欽佩。”夏原吉贊嘆道。
朱允熥微微笑了笑。
這類商業手段在后世非常普遍。
但在眼下的大明,商業尚不發達,便還沒有什么人用。
那些劣紳奸商都等著在秋收季節壓價進糧,到青黃不接時再高價賣出,自然不可能做這種事。
“其次,調查哪些人囤積居奇,必須秘密調查,不能令官府大張旗鼓的公開進行,如此只會使人心惶惶,造成更大規模的搶購。”
“此事讓探聽司去辦,將其調查清楚了,登記造冊。”
“真到萬不得已時,便將那些囤積大戶直接查抄了。”
“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到走投無路之時,不能輕易動用。”
“本宮還有更好的辦法,不必動刀動槍,也能收到極好的效果。”
楊士奇和夏原吉相互對望了眼,臉上皆露出驚喜之色。
轉而望向朱允熥,聽他究竟有何說法。
“建倉庫等秋收時收糧,收購各類物資,固然能防止更大的動亂,但難以解決當前的燃眉之急。”
“衛所軍隊的糧食和物資,已經在售賣了,若此時停下來,會令人不明就里,若再有人趁機散播謠言,就會造成人心惶惶,也不可為。”
“如今之計,唯有調集咱們手中的全部物資,加大力度拋售,便可以穩定市場。”
夏原吉聽到這里,頓時急了,道:“太孫殿下,眼下應該強力管控,最好是進行限購,每人每天只準買規定的份額,以打擊囤積居奇。若再拋售,一旦朝廷的庫存物資見底,事情便難以收拾了。”
朱允熥笑道:“不要急,本宮當然知道這些人必然會趁機大舉囤積居奇。”
“不僅如此,他們還不會滿足僅用自己手中的本錢,而是會向銀行借貸。”
楊士奇眼前一亮,道:“只要大明銀行不放貸給他們……”
“不!”朱允熥打斷了他的話:“大明銀行要多借錢給他們,放貸越多越好。”
楊士奇,夏原吉皆大惑不解。
朱允熥笑著解釋道:“等他們拿著從銀行借來的錢,搶購到了大量糧食和物資以后,銀行便立即斷貸,抽貸。”
“本宮要讓他們自己再乖乖吐出來,血本無歸,傾家蕩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