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官員彈劾稅務司的奏章,也變成了彈劾地方胥吏。
借著衙門改制的浪潮,稅務司終于漸漸在全國各地站穩了腳跟。
……
北平。
朱能率領三千新軍將士抵達的時間,比原來的預計,足足提前了十多天。
水泥大道的鋪設,讓馬車的行進速度加快了許多,也不會因下雨而致使道路泥濘難行。
再加上新軍將士皆是精銳之軍,行軍當然更快。
在北平休整了幾日,朱能便決定領兵出征。
以往每次出征,都是在冬季,唯獨這次,還是盛夏。
正常而言,這個時間段仍是農時,不適宜對外大動刀兵。
但新軍是完全專業化的脫產軍隊,并不像衛所軍一樣,受農時的制約和影響。
“雖然新軍都是精銳將士,可僅率三千兵馬,便出兵北伐,會不會太冒失了一些?”出發之前,藍玉有些不解道:“輕騎突進,倒也并非不可。昔年霍去病攻打匈奴之時,便采用過此類戰術。”
“但一則霍去病所率兵馬,皆是精銳騎兵,來去如風,可進可退。”
“而如今你所率的新軍,則是馬車戰車為主,行進速度雖然步兵快一些,卻也有限。”
“一旦遇到大隊北元兵馬,被其重兵包圍,只恐有全軍覆沒之憂。”
“更何況,即使是派精騎突擊,效仿唐初李靖滅突厥的戰法,也應該同時調遣其他各路大軍配合,對北元形成擠壓之勢,方可劍斬王庭。”
“然太孫殿下不僅不做布置,反而令我約束各路兵馬不得隨意出關,只任由你一支孤軍深入。”
“不是我藍玉不相信太孫殿下,實在是這等戰術,我用兵多年,聞所未聞。”
朱能卻是胸有成竹:“大將軍只管按太孫殿下的布置行事。”
“軍隊改制和裁軍,才是當下的大事。”
“北平一線,有數十萬衛所軍。”
“有大將軍坐鎮,方能不亂。”
“至于剿滅北元之事,交給末將等人就好了。”
“大將軍無須多慮。”
藍玉看著他,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長江后浪推前浪。我已經老了,大明的未來,只能靠你們年輕人。”
“我分析過太孫殿下剿滅倭寇,收復臺灣,平定倭國的戰爭,太孫殿下的戰術天馬行空,指揮出神入化,有似神來之筆,無愧大明軍神之稱,遠勝我矣。”
“你雖然年輕,但卻是太孫殿下親自帶出來的人,我相信你。”
他心中其實十分放心不下,深感忐忑不安。
但大軍出征的當口,也只能說一些鼓舞士氣的話。
“我會調集大軍在張家口堡聚集,等著你凱旋歸來。”
張家口堡正是此次出征必經的邊關重鎮,也是護衛北平最重要的橋頭堡。
藍玉調兵到張家口堡,說是等朱能勝利歸來,實際上是做好以防萬一的準備。
若有必要,隨時可以從張家口出兵策應。
又能防止北元反擊。
朱能雖然年輕,亦是宿將,聞歌而知弦意。
他沒有多言。
新軍要證明自己,唯有用戰場上實打實的戰績。
當下向藍玉拱了拱手:“大將軍,末將領兵出征了。”
旋即,轉身揮手。
嘹亮的號角聲吹響。
三千將士,坐上了馬車,浩浩蕩蕩開赴戰場。
望著逐漸遠去的大軍,藍玉用只有自己才能聽到的聲音喃喃道:“他們真能擊敗北元嗎?”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