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軍征伐北元的消息,早在金陵出兵之時,就在《大明日報》上刊登了。
后來大明日報也接著進行了多次報導。
大明境內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因而也在民間引發了很激烈的討論。
百姓們都在盼望著大軍早日得勝歸來。
然而,在真正懂軍事的將領眼中,太孫殿下的舉動,無異于“迷”一般的操作。
用兵之道,以正合,以奇勝。
若是調動幾十萬大軍出征也就罷了。
反正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保密。
但這種幾千兵馬的突襲,難道不應該悄無聲息,打北元一個措手不及嗎?
可太孫殿下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看不懂。
任誰都看不懂。
不僅是大明諸多將領百思不得其解,就連在蘇州微服私訪的老朱看到相關消息后,也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打了一輩子仗,就沒見過這種打法。
但想到孫兒行事素來皆是天馬行馬,出人意料。
老朱又將心放了回去。
反正只有六千兵馬出征,這點損失,大明還能承擔得起,就任由孫子去折騰了。
……
金陵城。
朱允熥的目光并沒有盯在北方戰事上。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既然將軍隊交給了朱能和張輔,朱允熥便相信他們的能力。
何況仗該怎么打,他早就做好了布置,只要兩人按自己的交待去做就行了。
在朱允熥看來,戰爭就和考試一樣,最終的成績,其實早在進入考場之前,便已經基本確定。
說白了,平時的軍隊建設,武器裝備,人員訓練,將領能力等等,決定了這支軍隊有多強的戰力。
上戰場就是上考場,考試的分數,只是平時努力的體現。
考場上當然有發揮得好和發揮不好的區別。
但實際上,大多數時候,影響都不是很大。
一個平時成績只能考上二本的學生,無論他考場如何發揮,都不可能考上清華北大。
同樣,一支裝備不好,平時沒有訓練好的軍隊,無論戰場上怎么發揮,它也打不贏戰力強大的軍隊的。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戰爭的結果,在“養兵”的時候,就已然知曉。
“用兵”之時,無非是按照平時的訓練,寫上“答案”而已。
只有武器裝備相差無幾,平時訓練也不相上下的軍隊,戰場的發揮,才會成為影響戰爭勝負的重要天平。
如若不然,用碾壓之勢以強擊弱,開戰之前,結果便已經沒有了懸念。
張輔和朱能所率領的,是全部用熱兵器裝備的軍隊,且武器性能都相當不錯。
與北元軍隊的武器裝備,已經有了代差。
此番出兵,就是去碾壓他們的。
故而,朱允熥對此十分放心。
當然,真不放心也沒有辦法。
以這個時代的通訊手段,遠在金陵的朱允熥,也沒有辦法指揮前線軍隊如何作戰。
大明糧食和物資儲備司建立,與地方豪紳和奸商的第一場金融戰爭,在大明銀行的支持下,以朱允熥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隨著軍隊改制,裁軍,官府衙門胥吏改制等諸多事項的順利推進,稅務司也趁機站穩了腳跟。
朱允熥對這些事情,都當起了甩手掌柜。
夏原吉接管了原來的大明銀行,同時也負責大明糧食和物資儲備司,他在理財上漸漸展露出自己的天賦。
畢竟在戶部任事多年,再加之前的審計司的經驗,他處理各項事情皆是井井有條。
楊士奇的主要精力,則放在了各級官府衙門的胥吏改制上。
除了軍隊改革和裁軍外,這是影響最深遠,情況也最為錯綜復雜的改革。
如果說稅務司影響的是豪紳的一部分經濟利益,那胥吏改制則是在挖地方豪紳的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