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衙門胥吏的配合,豪紳靠什么把持地方政權,維持其在地方上呼風喚雨,說一不二的權力呢?
只不過,之前一場金融戰爭,已經令許多地方豪紳元氣大傷。
胥吏改制與稅務司成立不一樣。
胥吏改制得到了地方各級官吏的廣泛支持。
流官都是外地調任的。
他們早就對胥吏與地方豪紳勾結,架空自己,在實際上控制衙門的權力極為不滿。
以前是沒辦法才強忍著。
如今有了機會,有朝廷大力支持,有轉業而來的新人“沖鋒陷陣”,當然要發起“奪權”。
當然,自古以來,權力的爭奪都是十分血腥殘酷的。
如今的情況,也不例外。
胥吏和地方豪紳絕不會乖乖交權。
他們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爭端和矛盾。
許多地方甚至還發生了聚眾沖擊官府衙門的事。
若是以往,任何地方發生這樣的事,主政的官員都會被撤職查辦,以此來平息矛盾和沖突。
歷朝歷代,概莫如此。
這也是流官們不愿意招惹胥吏和地方豪紳的關鍵原因。
激化矛盾,便會影響自己的“官帽子”。
唯有彼此妥協,你好我好大家好,官位才穩固。
但如今的形勢是,不管因為胥吏改制引發多大的矛盾,朝廷都給你擔著。
不僅不追責問責,有時候反而會進行嘉獎。
這樣做當然后會產生一些弊端。
但相較于鏟除地方胥吏統治,維護朝廷權威,顯然有著莫大的作用。
那種“皇帝與胥吏共治天下”的局面,是朱允熥絕不愿意看到的。
將地方權力收歸流官,日后無論做什么事,都會方便許多。
處理這些政務,正是楊士奇的長處,他處理起來,十分得心應手。
當然,許多事情,也離不開姚廣孝的探聽司配合。
如今的探聽司,已經深入大明各個州府縣衙。
每天打聽到的情報都非常之多。
遠遠超過了老朱的錦衣衛密探和檢校。
沒辦法,誰讓探聽司的經費比錦衣衛密探和檢校充足得多呢。
有錢能使鬼推磨。
有錢當然也能打探更多的消息。
情報司的工作,也正在有條不紊的開展。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之后,第一批派往大明境外的情報人員,已經出發。
只不過,以如今的通訊手段,要等他們在國外扎根并傳回有效的情報,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擅長搞陰謀詭計的姚廣孝,對于布置探聽司和情報司各項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新的情報人員,也正在接著訓練。
朱允熥曾過問過幾次,便發現他對情報安排之周密,遠在自己的預料之上,自此也不多問了。
朱允熥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軍隊改制和裁軍上面。
最重要是穩定將領們的人心。
眼下的大明,因為各項改革全面鋪開,已經夠亂了。
軍隊絕對不能亂。
雖然朱允熥并不認為眼下的衛所軍有多強的戰力。
可他也不想帶著新軍再重新打一次天下。
為此,朱允熥多次前往大明軍事學院,講課,與將領們交流作戰心得,拉近感情,并將一批一批的有威望又忠于自己的將領委派出去巡視,穩定軍心。
同時,不斷將地方將領調入軍事學院學習,拉攏將領。
一連串走馬燈似的操作起了不小的作用。
至少,大明軍隊的改制和裁軍都在極為順利的推進,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更沒有引發任何動亂。
只有各地藩王的軍隊,暫時還沒有大的變動。
在正式削藩之前,朱允熥也不打算去動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