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在更遠的地方,恩克和眾部落首領,也按照張輔和朱能的要求,調集了不少軍隊在外圍巡邏,圍獵。
他們的目標是捉拿戰后烏格齊哈什哈的部落逃兵。
這一戰,務必要烏格齊哈什哈部落全殲。
斬草除根,一個不留。
月色下,軍隊如流水般行進。
臨近四更時分,終于到了烏格齊哈什哈的部落附近。
張輔和朱能兵分兩路,一路在南,一路在北,似兩只鐵鉗,從遠處夾住了烏格齊哈什哈的部落。
草原部落之間,愛恨情仇交織,彼此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
恩克利用自己大汗的地位,以及新軍的軍事威脅,也影響不少從前與烏格齊哈什哈交好的部落。
這些部落利用自己與烏格齊哈什哈部落的親密關系,向新軍提供非常準確的情報。
此際,張輔和朱能便充分利用這一情報,在距離敵人部落不遠的地方停下來休息。
養精蓄銳。
幾千將士,寂靜無言,連一點聲響都不曾發出。
到了五更,才開始有條不紊的準備作戰。
不多時,東方吐出魚白。
張輔和朱能率領軍隊,悄然逼近烏格齊哈什哈的部落。
很快,爬上一處山坡后,朱能便見到數不清的蒙古包和牛羊馬匹,映入了眼簾。
下方是一處巨大峽谷,地勢并不陡峭,反而十分平緩。
這是草原上常見的緩坡,另一邊亦是緩坡。
烏格齊合什哈的部落,便在兩道緩坡中間的平原上。
有一條河流,從平原中間流過,不少牛羊正在河邊喝水。
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部落,比恩克的王庭規模還要龐大幾倍。
怪不得烏格齊哈什哈能長期把持北元朝政,視恩克這個大汗于無物。
他背后的部落,便是他掌權的底氣所在。
當然,正常而言,這里其實不會聚集這么多人。
前幾日,恩克殺掉烏格齊哈什哈的消息傳出,烏格齊哈什哈的兒子們,便將各地分居的小部落都聚了起來。
一方面是為了父親辦喪事,另一方面,也是要一起商量復仇的事。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在草原上,血親復仇更是永恒不變的主題之一。
不過,還有一件事,那便是父親死后,由誰來繼承他的位子,成為部落的新首領。
這也需要將人都聚集起來。
為此,幾個兒子更是吵成了一片。
昨夜一直到很晚才休息。
天剛亮時,幾人便幾乎同時被侍衛喚醒。
“不好了,有敵人逼近,好像是明軍。”
幾人都慌里慌張的胡亂穿上衣服,跑出大帳。
睜開朦朦朧朧的雙眼,便見南北兩側的高處,皆出現了一支兵馬,正在緩緩向部落聚居地逼近。
一排排的馬車,一門門的火炮,還有士兵們臉上標志性的魔王面具。
“明……明……軍……真是明軍!”
只是看了一眼,幾人便剎時間睡意全無。
那日烏格齊哈什哈率六萬精騎,圍攻張輔的三千新軍,大敗而歸。
此時的部落內,還有不少曾經參加過那一戰,而后逃回來的人。
據他們的講述,大明新軍恐怖無比,遠非人力所能敵。
經過這些時日的傳播,不斷發酵,這一觀點已漸漸深入人心。
烏格齊哈什哈的兒子們,雖然想著要為父報仇,但他們報仇的對象,是孛兒只斤·恩克,可不是大明新軍。
相反,在他們看來,大明新軍是遲早要撤的。
要從草原上回去,回大明去。
那時候,便是他們為父報仇的時機到了。
卻萬萬也沒有想到,大明新軍不僅沒有回去,反而來到了這里,來到了他們部落。
是孛兒只斤·恩克,還有那些投降大明,背叛草原的部落首領,他們將明軍引到了這里。
他們向著山坡上望去,果然見到了恩克和一眾部落首領。
這些人沒有戴魔王面具,故而在一眾全部帶著魔王面具的明軍士卒,十分顯眼。
烏格齊哈什哈的幾個兒子,皆恨得咬牙切齒。
想不到恩克殺了自己父親還不夠,還帶著明軍,前來圍剿自己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