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昨日還慷慨激昂,一個個發誓說要為父報仇,與恩克不死不休。
可真正見面,這一刻,烏格齊哈什哈的幾個兒子,心中都只有一個念頭——逃,趕快逃,以最快的速度逃。
什么部落,什么家人,統統丟下,不管了。
這倒不是他們太過膽小怕死,不敢戰斗。
而是草原的規矩,素來如此。
當部落遭遇敵襲,又無法戰勝時,便各自逃各自的。
草原四通八達,無論往哪個方向,都能逃命。
大家分散開來逃,誰也不管誰,反而能讓最多的人能逃出去。
這是草原部落長久以來的生存策略。
盡管前來的兩支明軍,人數并不多。
與他們龐大的部落相比,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
但他們此刻,卻燃不起任何與明軍死戰的心理斗志。
明軍的可怕,已經深入部落里每一個人的心中。
即使沒有參加過那一戰的人,也從別人的口中得到了消息,為明軍恐怖戰力所深深震撼。
此際,烏格齊哈什哈的幾個兒子,第一時間便迅速爬上馬,揚鞭策馬奔逃。
只是他們還不知道,這一次,不一樣,他們逃不掉了!
此際,還有條不更多的部落民眾,仍在沉睡中,尚未醒來。
山坡上,朱能舉起望遠鏡,同時令身邊的親兵揮旗幟,打出不同的手勢信號。
這是旗語。
原本是在海上作戰時才用的,作為戰艦之間的通訊。
新軍將士中不少曾經學習過。
此際,朱能和張輔的軍隊分別在烏格齊哈什哈部落兩側,皆在高處,彼此遙遙相望,便也利用旗語,充當兩軍之間的通訊方式。
張輔那邊,同樣也安排了親兵揮旗打手勢,用旗語發信號。
雙方各自看到,確認無語,方分別幾乎在同時下達了開火的命令。
轟!
轟!
轟!
……
猛烈的炮火,撕破了清晨草原的寧靜。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軍將士實戰經驗越來越豐富,炮手們操縱大炮也是越來越熟練,炮擊的準確度亦越來越高。
在新軍遠征倭國回來后,大明制造局的技術又有了不小的進步,對速射炮的觀瞄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使其能打得更準。
而且,這一次,他們瞄準的目標也十分顯眼。
那便是部落一個個碩大的氈帳。
轟!
轟!
轟!
……
許多人還在氈帳里睡覺夢游,便被炮火將其送上了西天。
炮火綿綿不絕。
很快,又開始了第二輪,第三輪的炮擊。
速射炮最大的特點,顧名思議,便是炮擊的速度足夠快。
炮擊之下,部落里的氈帳四處起火,慘叫聲,哭喊聲不斷響起。
與之前的預料不一樣。
烏格齊哈什哈部落,根本沒有組織任何有效的反擊。
他們在見到新軍的時候,見到那一張張黑色的恐怖而猙獰的魔王面具時,便已經被嚇破了膽。
大炮轟擊之下,更是傾刻間便完全陷入了一片混亂。
隨著烏格齊哈什哈幾個兒子的率先逃離,其他人也皆跟著開始逃亡。
然而。
因為地形的關系,他們實際上能選擇的逃跑路線,只有往東或往西兩個方向。
畢竟。
朱能和張輔的軍隊,正分別一字排開,從南北兩個方向開炮夾擊。
即使東西方向,他們也難以逃離。
朱能和張輔,皆分別抽調了十幾門大炮,朱能負責守著東方,張輔則守著西方,皆對準那里炮擊。
馬在炮擊下驚慌失措,根本不愿冒著炮火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