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最大的規矩,便是誰的拳頭大,聽誰的。
尤其是那些分得較多疆域的小部落,此際更是忐忑不安。
大明軍隊一撤,劃定好的疆域,還能作算嗎?
如今,大明朝廷派官員前來監督,讓他們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是放了下去。
“歡迎大明的使臣!”有部落首領興奮大喊。
其他部落首領,不管是高興也罷,難過也好,此際也都只能表態歡迎。
“歡迎大明的使臣!”
“歡迎大明的使臣!”
……
張輔和朱能淡淡笑著。
還是太孫殿下厲害啊。
在此之前,中原王朝不是沒有想過派流官前來管理草原。
但游牧部落的風俗習慣,讓朝廷派來的官員根本無從下手去進行管理。
他們無法在這里設置衙門,招募衙差辦公,也無法在牧民與牧民發生沖突時,去代替他們的首領介入調解,問案審案。
哪怕部落與部落之間發生沖突,他們也難以處理,更不能以官員身份去判定對錯是非,收稅更便更不可能了。
流官管理草原,顯得多余且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被各草原部落視若無物,損害朝廷的威嚴。
但太孫殿下的辦法,是流官完全不介入草原部落內部的事務。
僅僅是作為一個見證人,監督部落之間的疆域范圍和邊界劃分。
誰越界了,他們上報大明朝廷便是。
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用管了。
置身事外,便能維持自己超然的身份。
朝廷對草原也有了嚴密的監控。
一旦有變,立即出兵討伐。
隨后,張輔和朱能便令人斬馬,歃血為盟,讓眾部落首領對著長生天起誓。
至此,整個草原被分成了四十九個區域。
各區域之間,都有清晰明確的界線。
各部落都只能在自己的疆域范國內放牧,再不得越界。
中原王朝對草原的控制,也達到了空前。
雖然草原上的基層統治,暫時仍然由各部落自己掌握。
但四十九個區域,卻不斷有朝廷派遣來的流官,進行考察,巡視,監控。
草原上再也沒有了特別龐大的部落,自然也無力再侵犯中原。
與別的地方派遣的“流官”不一樣。
前來草原的流官,還承擔著另一個責任。
那便是在草原上傳播新的信仰。
草原底層民眾的生活太過困苦,遠比中原百姓苦得多。
他們需要精神支柱,才能有勇氣繼續生活下去。
另一方面。
有了信仰,他們便會整天在家里祈禱,而不會想著去征戰四方,侵略別國。
這亦是朱允熥為平定草原而制定的另一項重要策略——樹立新神!
只是和“分而治之”的順利推行不一樣。
傳播新信仰的措施,剛一開始,便走上了“邪路”。
草原民眾雖然很快接受了新信仰,但他們最信仰的神靈,卻并不是傳統宗教里面的神佛。
而是“九霄玄璇大掌教陰陽總御慧光普照元靈妙化仁德廣施伏妖衛道至圣帝君”,即朱允熥!
沒錯。
大明皇太孫朱允熥,漸漸成了草原民眾最虔誠信仰的“神”。
有關他的事跡,越傳越離奇。
身世來歷,更是編造得非同凡響。
皇帝的嫡孫,早已不能滿足他們的幻想……必須得是天帝之子,至高無上的天尊,長生天的兒子……
慢慢地,草原上家家戶戶都開始拜朱允熥。
給他上的尊號,也越來越多。
連帶著張輔和朱能,也成為了朱允熥這位“九天玄璇大掌教”的左右護法。
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草原平定之后,草原與中原的往來變得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