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什么問題嗎?”
見賴文安吞吞吐吐,他連忙追問道。
賴文安猶豫了片刻,方道:“此前太孫殿下曾經許諾,誰造出可以正常使用的蒸汽機,便封誰為‘國公’。”
“而今蒸汽機即將造出,可此物并非一個人獨立完成,而是大家群策群力。”
“光是向《科學》期刊投稿,提出對制造蒸汽機有用的改良之法的人,便高達三百余人。”
“大明制造局還有一些沒有寫文章,但也對蒸汽機的制造做出了不小貢獻的人。”
“下官曾問過小王爺,算起來,若要論功行賞,制造蒸汽機中立下功勞的人,總數怕是不下五百之多。”
“太孫殿下又該封賞何人呢?”
朱允熥頓時愣住。
當時他看到朱高熾造出來的蒸汽輪船,一時激動,許下了誰制造出正常可用的蒸汽機,便封誰為國公的諾言。
因為朱允熥的記憶中,歷史上是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因此想當然認為,重賞之下,大明也會出現一個類似“瓦特”那樣的人物。
卻沒有想到,在他的大力推動下,大明的技術發展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尤其是《科學》期刊的出現。
最終的蒸汽機,并非由某個天才的發明,而是眾人智慧的結晶。
那他之前許諾的國公之位,又該封給誰呢?
領導者?
蒸汽機制造的領導者,無疑是負責主管大明制造局的朱高熾。
但一則他并非技術攻關的主要成員,二來他是皇室成員,即使按照新的宗室制度,降等世襲,他身為燕王長子,也能被封為郡王,比國公還高一等呢。
其三嘛,若真將功勞算到他身上,肯定會讓很多人不滿。
覺得太孫殿下在逗他們玩呢,最后不過是封賞了一個皇室宗親而已。
那樣還不如干脆不賞呢。
朱允熥問道:“你有何建議?”
賴文安道:“下官以為,此事既是大家合力完成,便不應該僅重賞某一個人。”
“與其封一國公,不如遍賞所有獻計獻策之人,眾人皆論功行賞。”
“再者,下官聽說,朝堂上的眾官員,對于給予制造蒸汽機之人國公之位,本來就頗有微詞。”
“不少人甚至公開反對。”
“趁勢收回,于太孫殿下也有利。”
“大家皆得了封賞,也都是歡喜的,何樂而不為呢?”
朱允熥聞言,微微點頭。
實際上,他許下國公之位后,自己也有點后悔了。
當時太過激動,心潮澎湃,許諾太重,封賞太過。
工業革命一旦開啟,后面的發明創造就會井噴爆發。
蒸汽機的作用很大,但還有很多發明,它們的作用,也不弱于蒸汽機,甚至猶有過之。
比如說,就以現在的大明來說,如果誰能發明一種類似于“敵敵畏”這樣的農藥,那他的貢獻,甚至比制造出蒸汽機還要大。
畢竟,這意味著大明的糧食能增產百分之四五十以上。
大明將從此擺脫糧食不足的危機。
現在制造出蒸汽機的人,授封了國公之位,那后來者做出同樣或者更大貢獻,又該封什么呢?
不好辦啊!
如今既然有機會借坡下驢,也正合他意。
朱允熥正待出言。
不料,旁邊的楊士奇卻道:“不可!”
“殿下既然許了封賞國公之位,那便一定要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