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側目望向他。
楊士奇拱手道:“朝堂上確實有不少官員反對封國公,但他們越是反對,這個國公,越是非封不可。”
“我大明多封一個或者幾個國公,無足輕重。”
“可對太孫殿下而言,則是極佳的立威之機。”
“此番便是要讓天下人知道,太孫殿下一言九鼎。”
“亦讓朝臣知曉,恩出于上。”
“太孫殿下既然執掌朝政,封不封國公,封誰為國公,就能一言而定,輪不到他們來指手畫腳。”
事實上,剛聽到朱允熥說誰造出蒸汽機,便封誰為國公的時候,楊士奇還以為這純粹是朱允熥的權謀手段。
在他看來,能不能造出蒸汽機不重要,他不知道蒸汽機的作用是什么,也理解不了蒸汽機的重要性。
在楊士奇眼中,太孫殿下是通過此舉告訴朝政,他的權力至高無上,不容挑戰。
只要他愿意,他可以封任何人為國公!
這正如趙高“指鹿為馬”,雖然后人都唾罵趙高,但凡事需要一分為二來看,站在玩弄權術的角度,趙高此舉無疑是極為高明的,他也正是越通過這些舉動,掌握了朝中大權。
至于治國無能,致使秦朝滅亡,這又是另一件事了。
太孫殿下要接掌大權,需要立威。
后來楊士奇才明白,朱允熥此舉,并非玩弄權謀。
但無論如何,此事既已許諾,并昭告了天下,便斷無“悔諾”的道理。
“日后再有什么發明創造,朝廷皆不必這般封賞,但這次不一樣。”知曉朱允熥心中的顧慮,楊士奇又補充道。
“言之有理。”朱允熥回過神來。
誠如楊士奇所言,如果他公開宣告天下的事都悔諾沒有兌現,那在天下人的心中,無疑將留下一個極為惡劣的印象。
相比之下,區區一個國公之位,確實不算什么。
日后再有重大發明,他并沒有事先許諾,自然不用這般封賞。
“是下官考慮欠周了。”賴文安醒悟。
他對政治權謀這些東西,卻是不甚太懂,遠不如楊士奇。
“若一定要封賞的話,有幾個人都有較大的貢獻,具體選誰,還需要細評。”
朱允熥點頭道:“你將他們所提的改進方案,都抄送給本宮,本宮要親自審閱。”
“待到蒸汽機制造完成,試驗運行,鑒定通過后,朝廷便正式封賞。”
既然決定要封賞,那便不能隨意任性。
這不僅僅是為自己立信立威的問題,而是牽涉到大明科技發展的未來。
朱允熥心中已經在規劃在大明創辦新式學堂,乃至辦大學的事。
今日被封賞的人,日后將成為整個大明科學界的前輩,科學界泰山北斗般的人物。
他們將教導更多的學生,帶出數不清的徒子徒孫。
如果這時候不卡好關,未來便會帶壞整個大明科學界的風氣。
朱允熥對此自然慎之又慎。
類似于后世那種太過高深的科學論文,他看不懂。
蒸汽機原理和制造,改進方法等,讓朱允熥自己去想,在工程上去實現,也非常有難度和挑戰。
可僅僅看別人提出的方案嘛,他作為接受過后世完整理工科教育的人,還是能輕易看懂的。
好歹前世他也曾是理工科專業畢業的大學生,雖然很多知識都還給老師了,但多少還記得一些。
更重要的一點是,受過的科學訓練并不會丟失。
賴文安心中一緊。
太孫殿下對于此事真的太上心了。
大明也不知有多少大事,太孫殿下都只看一眼,便不再過問,交給有司官員處理。
唯獨此事,太孫殿下可是多次過問,如今又要親自評定。
“是!”賴文安連忙應聲。
“還有一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