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
晨曦的陽光照在黃埔江的江面上,泛起層層鱗光。
河岸旁的鐘樓上,清脆的鐘聲敲響。
據說,那面鐘是大明制造局研制出來的寶貝。
在申城建城之后,便修建了高塔,將大鐘置于高塔之上,讓全城的人,都能隨時看到時間。
與傳統的十二時辰不一樣,大鐘將一天分成了二十四個小時。
從早上六點開始,每隔一小時,鐘聲就會響一次。
整個申城的人,能聽到是幾點鐘了。
自己抬頭去看,更是能通過大小不一的指針,將幾時幾分都看得清清楚楚,非常快捷方便。
從前雖然有各種計時的東西,但大多數時候,人們都只能粗略估算大致的時間,如今卻十分清晰明了。
鐘樓成了申城的地標性建筑。
每一個第一次來申城的人,都會被高高聳立的鐘樓所吸引。
上面顯示的清晰時間,凸顯出這座城市與大明其他城市的不一樣之處。
一艘又一艘的船不斷靠岸,工人們在碼頭忙忙碌碌,揮灑汗水,將船上的貨物搬運下來。
老朱坐在一家新開的正對著碼頭的早餐店里面,一邊吃著早餐,一邊數著從船上搬運下來的糧食,笑道:“看這樣子,一艘船怕不是要運下來數十萬斤糧食吧。”
此時的早餐店,除了老朱一行人外,已再無其他客人。
碼頭工人都去干活了。
老板也閑了下來,正不緊不慢的收拾桌椅碗筷,聞言便接語道:“一船三十萬斤。”
老朱好奇問道:“你怎么知道得這么清楚呢?”
早餐店老板用抹布擦著旁邊的桌子,笑道:“這都是大明制造局打造的寶船,有一定的規制,每船載貨三十萬斤。碼頭上干活的人經常在店里說呢,我也就聽到了。”
老朱微微點頭,又道:“聽說這些船上的糧食,都是從倭國運過來的?”
“可不是嘛。”早餐店老板道:“如今大明與倭國商貿往來頻繁。最近正是秋收之際,眼下朝廷正大量從倭國進口糧食呢。”
“像這樣的運糧船,每天得有十多艘靠岸,一天一共得有幾百萬斤糧食進來。”
老朱好奇道:“以前也沒聽說倭國盛產糧食,怎么眼下就有這么多余糧賣給咱大明呢?”
早餐店老板此時已收拾完畢,見到客人還在詢問,他也是一個健談之人,當下便在一旁坐下,道:“倭國不但不盛產糧食,倭國自己還缺糧呢。”
“那里的百姓,生活比咱大明苦多了。”
“食不裹腹,衣不蔽體。”
“自從大明與倭國商貿往來密切之后,就有很多倭國女子前來咱大明,就想著在大明找一個漢子嫁了,往后能吃上一口飽飯。”
老朱神色愣了愣,此事他也早就有所聽聞,又道:“那倭國還出口這么多糧食給咱大明?”
早餐店老板給老朱倒了一杯涼茶,給自己也滿上一杯,端起來喝了一口,冷笑道:“歷朝歷代,百姓吃不飽飯,穿不上衣,可朝廷高官,富商大戶,還不一樣吃著山珍海味,穿著綾羅綢緞嗎?”
“這倭國也一樣啊!”
“倭國的百姓吃不飽,可倭國的官員,大名,將軍,貴族又不會缺一口吃的糧食。”
“他們愿意將糧食送來咱大明換東西回去,誰會去管百姓的死活呢。”
“就算是因為給咱大明出口糧食,倭國餓死了幾十萬上百萬人,那也餓不著他們自己。”
老朱向著桌子猛拍了一掌,霍地起身。
他對于不顧百姓死活的貪官污吏,素來恨之入骨。
此際一聽早餐店老板的描述,頓時勃然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