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能完全按自己意志施政的,少之又少。
帝王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制肘和約束。
即便是一代雄主,都不例外。
因為帝王要以一人之力,掌握整個國家機器,整握整個統治階層。
尋常人面對國家機器和統治階層,渺小如塵埃,也不會幻想去掌控,只能順勢而為。
帝王當然不一樣。
可帝王要承擔的使命和責任也不一樣。
以一己之力,推動國家機器運轉,改變歷史發展的軌跡,這是尋常人不敢想象的事情。
在大勢面前,任何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塵埃。
可帝王偏偏又是這股力量的掌控者。
力是相互的。
帝王掌控的力量越大,受到的反作用力也越大。
帝王必須要有極其高超的統治藝術,才能掌握國家機器,控制龐大的統治階層,才能統治好這個國家。
否則,他就會被權力反噬。
實際上,一般的帝王,盡管身為最高統治者,但他能改變的事情,其實是很少的。
他必須按照統治階層的集體意志去行事。
而不是自己心中的想法。
只有極少數的雄主,才能做一些改變。
朱允熥要在根本上改造大明,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什么一聲令下,天下莫敢不從,想咋樣就咋樣,這顯然是小孩子幼稚的幻想。
實際上嘛,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才是現實。
一個命令如果不符合統治階層的利益,即使在重壓之下強行推下去,也多半會在執行的過程中,變得面目全非,好事辦成壞事,完全脫離最初的設想,最后不得不終止,或者不了了之。
類似的例子,自古至今,比比皆是。
方孝孺的另一個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讓天下讀書人吵起來!
理念不同,政見不合,他們就無法走到一起,共同對抗皇權。
讓他們吵起來,皇權才能居中協調,借力打力,更好的駕馭他們,實現自己心中的想法。
做一名帝王,可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如果只是循規蹈矩的話。
但若想改變天下,那便很難很難。
每一步都必須小心謹慎。
……
看著眼前狂笑的齊泰,朱允熥也笑了起來。
“無論狂怒并不能改變什么,說起來,本宮還得感謝你的相助。”
齊泰的笑聲戛然而止,他愣愣地盯著眼前之人。
朱允熥揚了揚手中的供詞供狀道:“若不是你和黃子澄費盡心血,寫這么多東西,我又怎么會知道,原來朝中竟然有如此之大的漏洞呢?”
“又如何可以用它來收買人心呢?”
“以后滿朝文官皆向我投誠,從此效忠本宮,這一切還得謝謝你和黃子澄啊。”
齊泰忽然想起了什么,臉色不由得大變。
陷害朱允熥不成,這些供狀,便成了刺向他自己的刀。
這不重要。
他也不在乎。
但恐怕遠不止如此。
心念飛轉,只聽朱允熥喝道:“齊泰已交待罪狀,將三法司都重新請進來吧。”
說完,他又令人拿來布條,將齊泰的嘴巴綁住,使其無法再發出聲音。
不一會兒,楊靖、袁泰、周志清三人趕來。
“參見太孫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