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子還是沒有經驗,以為自己在朝廷里發號施令,隨隨便便就能做到呢。
哪有這么容易!
朱孫也跟著起哄。
書生意氣,脫離實際。
看來此人雖然有奇才,卻只能為謀士。
正想著,卻忽然聽到隔壁桌傳來的喧囂聲。
“你們看報紙了嗎?朝廷改組刑部,成立法部,新設緝盜司,說是鏟除天底下所有的盜賊土匪,也不許再有任何江湖幫派,你們說,朝廷能做到呢?”
“想啥呢?這不是癡人說夢嗎?”
“就是,哪有這么容易?別說是山里的匪寇,就眼下的申城,大大小小的江湖幫派,怕不是就有幾十個吧?衙門又能管得了誰呢?”
“那沒辦法,咱們在外在干活,要是不找人罩著,會被別人欺侮啊!”
“就是啊!我才不信,衙門真能管得了呢?”
“先別說這事了,喝酒喝酒!”
老朱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申城碼頭上干活的工人,拉幫結派,已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甚至往往要先加入“幫派”,愿意送上“保護費”,才能在申城謀得一份活計。
這段時間,老朱深入了解申城社會各方面,對此也早已知曉。
卻感到此事異常麻煩。
想當初,前元征發民工修黃河,民工不也一樣到處拉幫結派嗎?
然后才有后面的天下反元!
于王朝而言,底層百姓都這樣做,對統治是非常危險的。
可是,百姓出門在外,很容易被人欺侮。
因而會自發的組織起來。
別說是干活的民工,就是經商的商人,也是約好七、八個人,十幾個人,乃至更多的人,才會一起外地經商。
往往還會成立“行會”,“商會”,以互幫互助。
這不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幫派組織嗎?
說到底,去衙門報案,等衙門派人來處理,在很多情況下,都是非常不方便且不現實的。
一個人,在外面與人發生矛盾,被人揍了一頓。
他步行兩個時辰,跑到衙門報案,再等衙門派人來處理,那打他人的,還能找得到嗎?
如果將天下百姓都禁錮在家鄉,不許他們出遠門,那便可以。
就算有人發生了矛盾沖突,衙門晚幾天處理,也不妨事。
畢竟,犯事的人逃不掉。
然而,人口一旦流動起來,事情立即就得十分麻煩和棘手了。
衙門官差無法迅速響應,百姓們一定會自發組織起來保護自己。
這便有了江湖幫派形成的土壤。
要鏟除他們,根本之策,便是禁錮民眾的自由活動范圍。
可是,眼下大明的經濟……
在申城分析了這么久的經濟,老朱已經不再是以前的經濟學白癡,很清楚類似于申城這樣的城市,極為依賴人口的流動。
若還是像從前那樣,將百姓禁錮在家鄉,那么,剛剛在朱允熥治理下,欣欣向榮的經濟形勢,立即便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可若是不這樣,任由下面的百姓拉幫結派,遲早會釀成大禍。
兩難啊!
看起來,那個逆孫已經想到這一層。
只是他想得太簡單了,以為靠改革刑部,成立緝盜司加強打擊,就能剿滅。
殊不如這些人根植于千千萬萬的百姓之中,哪里是那么容易鏟除的呢?
“要我說,朝廷真要打擊天下的山賊盜匪,清除江湖幫派,也并非完全沒有辦法。”
正當老朱愁眉不展的時候,隔壁桌的聲音再度響起。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