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去服徭役之人的糧食,改為由朝廷供應,倒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只是這樣一來,朝廷的糧食開銷必然劇增,還好現在存糧多,還敢用這等法子,要不然,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朱孫在信中寫了許多朝政之事。
老朱看著信,臉上露出欣慰的笑意。
大搞工程建設,導致百姓徭役負擔加重的弊端,老朱自是早就心知肚明。
只是孫兒正興頭上,且興建的工程也確實成績顯著,雖有弊端,但仍能承受,故而老朱也沒有說什么。
如今他倒是讓自己發現了,讓老朱頗感欣慰。
這“逆孫”雖然很氣人,但治國能力委實不錯。
大明交到他的手中,應可高枕無憂。
有時候,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擔心一些什么。
難道真如朱孫信中所言,是得了心理疾病嗎?
老朱腦海內念頭飛快閃過,又繼續往下看。
“改革刑部,成立法部,加強垂直管理,肅清全國范圍內的江湖幫派,盜賊匪寇?”
老朱眉頭舒展。
“利用黃子澄案,將三法司的大權拿到手中,倒也做得不錯。”
“只是那群讀書人,恐怕也沒有那般容易駕馭。”
“用方孝孺在他們當中搞分裂,讓他們內斗,相互制衡……哈哈哈……果然還是咱想得對。”
老朱很開心。
因為此前在朱孫給他的信中,提及過此事。
老朱也回信與他探討,兩人在信中商量。
如今看來,多半是朱孫在獻言獻策的時候,給朱允熥那個逆孫提出來了。
逆孫采納了意見。
老朱摸了摸胡須,心中得意無比。
你小子不是自許治國厲害嘛?
不是大家都說比咱更強嗎?
還不是要靠爺爺指點?
不得不說,老朱此時的心態很矛盾。
一方面,指望孫子能挑起大梁。
在自己死后,治理好國家。
因而希望孫子的治國能力足夠強。
越強越好。
另一方面,聽到別人說孫子比自己更強,他心中又不服氣。
咱怎么就還不如自己的孫子了呢?
難道咱真老了,沒用了嗎?
而現在,他提了建議,孫子又采納了,國家治理好了,自己的作用也凸顯出來,這當然讓老朱異常高興。
咱寶刀不老,孫子治國有方。
完美!
“刑部和法部加強垂直管理,真是好法子,這個咱以前倒是沒想到。”
“哼,‘逆孫’還是有些本事的。”
“不過,僅靠這樣,再加一個新成立的緝盜司,就想將天下江湖幫派,盜賊匪寇全部清剿干凈,也未免想得太簡單了。”
老朱輕輕搖了搖頭。
自古以來,官府的統治便很難深入基層。
民間百姓拉幫結派,講兄弟義氣,乃至私底下偷偷成立“幫派”……這種事,歷朝歷代,皆是屢禁不止。
連白蓮教余孽都沒有徹底清除干凈呢,更何況還是這種分散于民間,潛藏在千千萬萬人之中的盜賊。
朝廷真查起來,他們又全部都是“良民”。
能殺得了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