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大明日報公布刑部、法部、都察院,以及各省有司衙門的郵編地址啦。”
“大明日報社論,誓要掃清天下所有江湖幫派、山賊盜匪。”
“俠以武犯禁,要大明無俠,人人皆俠。”
“從今日起,人人皆可向各部寫信舉報,投拆,監督相關官府衙門。”
“徹底鏟除所有貪官污吏生存的土壤!”
……
大街,報童的叫賣聲引來無數人的關注。
不少人過去購買報紙,亦開始議論紛紛。
“怎么回事啊?這次朝廷的動作很大啊!”
“是啊,之前不是說剿匪嗎?可現在又加入反貪污腐敗了。”
“那些江湖幫派,雞鳴狗盜之輩,若是沒有衙門里的老爺和胥吏們罩著,那也橫不起來啊。眼下朝廷要鏟除他們,可不就得反貪污腐敗嗎?”
“也算正常吧,以往朝廷派欽差巡視地方,都會張貼告示,讓有冤情的百姓都去告狀,這應該和那那也差不多。”
“還是不一樣吧,寫信可比去告狀容易多啦。”
“對啊,而且還可以寫匿名信,不用擔心被事后打擊報復。”
“你們說,到底會不會有人去寫信檢舉呢?”
“這還用問嗎?肯定有啊!”
“反正我是不會寫信的,這年頭,少管閑事。不過,你說的也不錯,我不寫,自然有別人寫。”
“不知道這波反貪污腐敗,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這可不好說啊,之前的郭桓案,空印案,鬧得不也挺大的嗎?殺得那叫一個血流成河,可這天底下的貪官,還是和從前一樣多。”
“但我總覺得這次不一樣呢,你看這報紙上面說什么‘全民監督’,若果真如此的話,沒準真能讓貪官大大減少呢?”
“不一定,官官相護,寫了信也要有用才好!”
“肯定有用。現在可是太孫殿下當政,與以前不一樣啦。”
……
百姓們有信的,有不信的,有半信半疑的。
朝堂上,朱允熥也開啟了屬于自己的“大動作”。
一連七日,他連續召集百官舉行朝會。
要知道,自老朱離開,朱允熥開始執政后,對于朝會,他素來都是極少參加的。
大部分都被取消了。
在朱允熥看來,朝會接受參拜,雖然能通過儀式感,強化大臣對帝王的敬畏。
但儀式太過繁瑣,非常折磨人,偶爾舉辦一次就行了。
天天進行朝會,反而會失去其原本的作用,使大臣也不再因此而產生敬畏。
偶爾一次朝會,大臣會非常重視。
天天朝會,便習慣了,不以為然了。
真要議事,可以單獨召見大臣商議,問詢意見,發布命令。
史書上總說某某皇帝多少年不上朝,卻仍然大權獨攬,有些人總覺得這不可思議,該皇帝權力手腕驚人。
但實際上,朱允熥很清楚,這才是符合權力運行規則的。
通過私下發布指示和命令,更容易掌控大權。
相反,若是什么事都拿到會上討論決定,而事先沒有先與人溝通好,那最高統治者,就會慢慢失去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