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別人的眼中,你根本不能一言而定,不能自己做主,那為何還要敬畏你呢?
什么時候舉行會議討論一件事,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權力。
時間由你決定,你可以私下與人溝通,達成一致后,再召開會議。
會議具體討論什么事情,亦是如此。
歷史上,有不少皇帝不懂這個道理。
被讀書人忽悠傻了,天天上朝,勤政無比,凡事都在朝會上商量。
朝會要商討什么事情,都被大臣牽著鼻子走,而不是自己做好布置,只討論早已準備好的事,任由大臣決定主題。
凡是這樣做的皇帝,最終都使得朝政淪為無休無止的黨爭,皇權不僅沒有加強,反而被大大削弱。
老朱雖然是一個很勤奮的帝王,也曾經天天上朝。
但他可是極少在朝堂上與群臣商量什么事,都是直接決定,乾綱獨斷,而且殺伐極重。
這正是老朱與那些庸才的區別。
朱允熥因為自后世穿越而來,只要一對比分析,便能得出權力運作的道理。
再加上他多少懂點心理學。
對于哪些于帝王有用,哪些沒用,哪些要適可而止,皆有著較深入的認知。
也清楚自己該怎么做,拿捏朝會的尺寸。
這次一反常態,連續七天舉行早朝,其目的只是一個,向朝臣,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反貪污腐敗,誓要肅清江湖幫派,盜賊匪寇的態度。
這與黃子澄案不一樣。
黃子澄案太過于高壓,會讓所有大臣都害怕,唯恐不小心牽連到自己。
久拖不決,便會朝野不寧,人心惶惶。
但這次,則是純粹的表明對此的重視。
讓大臣、讓天下官員都掂量掂量,誰敢在這上面推諉敷衍、不用心辦事,甚至貪污腐敗的后果。
與老朱喜歡在事后殺得人頭滾滾不一樣。
朱允熥更喜歡將“丑話”說在前面。
有了之前利用黃子澄案做的拉攏,大臣們都相信這次的風暴不是沖著自己來的。
同時也清楚太孫殿下對此有多重視。
很快,朝廷各部便被動員了起來,一道道的公文迅速發往地方各官府衙門。
除此之外,朱允熥還一反常態,先后親自前往刑部,法部,都察院,吏部……等朝廷諸部,召集該部所有大小官員訓話,講述鏟除黑惡勢力,江湖幫派,以及山賊盜匪的重要性。
當然,更重要的,還有反貪污腐敗。
《大明日報》上,亦是每天一篇社論,以極其嚴厲的語氣,闡述此事。
同時,每天重復刊登都察院,刑部、法部等諸多部門的郵編地址,號召全民監督。
在任何一個自上而下進行統治的體系里面,權力的運作,都有兩條線。
一條是明線,一條是暗線。
明線就是朝廷公告天下的圣旨,公文,法律法規,各部門下達的公函等等。
這是擺在明面上的。
還有另一條更重要的線,則是官員們私下的指示,匯報,聯絡。
比如說,某省的按察使司,在收到朝廷寄來的公文之后,通常有兩個選擇。
如果是小事,自然是按照公文里面要求的辦。
如果是大事,或者心中有其他疑問,再或者涉及自己的利益等等,那就會先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