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見到太孫殿下驟然出現,頓時嚇了一跳。
“參見太孫殿下!”
“參見太孫殿下!”
……
大家都連忙行禮。
心里一個個惶恐不安。
一方面是不知道太孫殿下來了多久,擔心剛才的抱怨之言,被太孫殿下聽去了。
另一方面,封建時代,由于生產不足,朝廷和社會輿論對于吃吃喝喝,本就十分不待見。
別看這些人買歌姬回家給自己唱歌聽,買舞女回家享受,養戲班子等都是司空見慣的事。
實際上,這些事只在同為勛貴子弟,同為紈绔膏梁的圈子里隨意攀比炫耀。
在外人面前,尤其是在御史言官面前,是絕不會承認的。
只會說這些都是子虛烏有的之事。
我從來在家都是看書寫字,不做那些荒唐事。
吃吃喝喝亦是同理。
“吃喝嫖賭”,吃喝還排在嫖和賭的前面。
就是因為在糧食生產嚴重不足的封建時代,社會輿論對除了滿足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的好吃好喝深惡痛絕。
別人吃不飽肚子,你在家里大肆鋪張浪費,自然惹人厭。
另一方面,又因為吃喝很昂貴,一般的中等地主之主,都經不起大吃大喝,很容易就吃得破產了。
他們這些勛貴子弟,當然沒有這方面的憂慮。
但也害怕太孫殿下對此斥責問罪。
畢竟,這些也是足夠御史上奏朝廷的“道德污點”。
按儒家讀書人的要求,吃喝應該只能在正餐進行,其他時間至多只能吃一些零食點心。
當然,不同身份等級的人,正餐可以吃得不一樣。
勛貴之家的正餐能吃得很高大上,一頓飯十個菜,這是“禮”,是儒家等級觀念的具現,所以不算奢靡浪費。
比如說,那位最守禮的圣人后代衍圣公,每天三頓飯,每頓飯都是八菜一湯,而且每頓飯的菜都要新鮮現做,絕不吃一口剩菜。
如此奢靡浪費,卻被儒家讀書人奉為守“禮”的典范。
勛貴子弟們在非正餐時,聚眾喝酒吃菜,看歌姬唱歌跳舞,這就絕對是能讓儒家老夫子氣急敗壞的敗家行為,可恥的道德污點。
這樣做的人,都是帶壞社會風氣的紈绔子弟,朝廷必須對他們嚴加訓斥。
發現一起,查辦一起。
絕不姑息縱容!
如果朱允熥還沒有成為太孫,沒有秉政,只是一位親王或是郡王。
那當然是來得正好,大家正好一起喝酒,看歌舞聊天。。
但朱允熥如今已執政,且朝廷律法日趨嚴苛,他們當然害怕了。
今日這算是抓一個“現行”了?
還是常升講義氣,十分光棍地將“罪名”攬了下來。
“太孫殿下,今日是我請他們喝酒看歌舞的,要罰就罰我一個人。”
朱允熥愣了一下,哈哈大笑:“確實要罰,舅舅你在家里請人喝酒,竟然不請我,那可得罰酒三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