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直接和勛貴子弟們說,朝廷要改革土地制度,你們都將自家田地交出來吧。
那他們肯定不干,還得帶頭反對。
但為了籌集出海的資金,奪取更廣闊的領地,獲得更大的利益,那就沒問題了。
不僅是他們,藩王們也是一樣。
撤藩影響到諸多藩王的利益,朝廷肯定是要補償那些藩王的。
直接拿錢不現實。
數額太大,還會引發經濟上的連鎖反應。
畢竟,藩王的土地,實在太多了。
原來的藩王軍隊,也是一個問題。
借著雇傭兵的名義,讓藩王出錢購買,一切便都順得成章了。
雖然是藩王和勛貴自行組建,并自掏包購買裝備組建的雇傭兵團,但朝廷肯定是要嚴格監管的。
每支雇傭兵團,都要派出專人管理槍支彈藥,并規范人員不能超限。
在此之前,藩王有府兵,勛貴有家丁。
當初朱允熥帶人去捉拿藍玉的時候,僅是擁護藍玉的一部分勛貴,就一下子聚集了幾千人。
那些家丁,大多數都是勛貴們原來的老部下。
如今組建雇傭兵團,那些人肯定是其中的骨干。
正好將他們都納入朝廷的監管。
遇到麻煩,大明軍隊幫他們打仗,那當然是肯定的。
但這也不會,也不能是白干。
得讓他們自掏腰包出軍費。
只不過,這都是細節,沒必要現在說。
……
隨后,朱允熥又和他們透露了土地改革的事。
對于限制地租之類的,勛貴子弟們自然沒有意見。
事實上,正如楊士奇所言,朝廷高官家的田地,收取的田租,都不會太高。
佃農們交得高,主要還是被負責管田莊的人從中盤剝了。
層層加碼,到了佃農手中,田租才高得離譜。
朝廷限制田租,影響不到勛貴高官,還白賺一個好名聲,他們當然不會反對。
至于收購田地,交給租賃機構管理等改革,朱允熥則是告訴他們,這正好可以幫你們籌措組建軍隊,購買戰艦和槍支彈藥所需要的錢財。
……
很快,朝廷公布了《大明耕地減租條例》,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從此拉開序幕。
條例一經公布,立即引發了激烈的回響。
百姓們奔走相告。
而以前專門從事轉租,從中加碼盤剝,獲取利益的人,則如喪考妣。
畢竟,條例規定,收取超額的地租,將判處三年徒刑。
對于承租后不耕種,轉租給第三方,亦有嚴格的限制。
讓朱允熥都沒有想到的是,條例公布后,大明百姓的生產,耕種熱情空前高漲。
由此又促使糧食產量又有了一大截的提升,再加上水利設施的興建,科學技術的提高,大明從此永遠擺脫了糧食生產不足的危機,這些都是后話了。
對于金陵城中的權貴們來說,相比耕地減租,此刻的他們,更關注的是朝廷讓藩王和勛貴們出海的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