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前行二三十里,就該到金陵城了。”
老朱聽到外面的談話,也從馬車里面探出了身子。
他的目光,首先便望向了遠處那高高聳立的煙囪。
在申城的時候,老朱也曾見過那般高的煙囪。
只不過,不是在城區,而是在距離城區還有一段距離的地方。
據說,那是特意規劃的“工業區”。
主要是利用申城發達的水運系統,從遠處運來的煤和鐵礦石,進行冶鐵煉鋼。
高聳的煙囪,便是“煉鋼廠”的建筑物。
老朱不明白,為什么冶鐵煉鋼,需要那么高的煙囪。
也曾想進入里面一探究竟。
但一來他在外面,不愿暴露公開身份。
二則是申城的煉鋼廠,還在建設當中,并沒有完工運作。
進去估計也看不到什么。
所以最終只好作罷。
在與朱孫來往的書信中,老朱曾提及此事。
對方告訴他,那是按科學原理,規劃的大型煉鋼廠。
還說應天府亦在興建。
由于大明制造局的總部就在應天府,申城是后來規劃開發的城市,故而,應天府的建設,還走在申城的前面。
此際,終于見到了。
裊裊青煙從高聳的煙囪中飄出。
煙囪下方,是成片成片的新建筑。
還能看到新建的廠房和住宅,一直延伸到極遠的遠方。
風格與大明的傳統建筑不一樣,倒是與申城的房子很相似。
這里看上去,已經是與城市無異。
只不過,和申城一樣,沒有城墻將它圍起來。
如果不是隱約可見的舊房子,以及不曾改變的古樹,依稀能辨別出過去的模樣,老朱真要以為自己回的不是應天府了。
“這是怎么回事?為何應天府完全變樣了呢?”
老朱攔住一個過往的路人問道。
“你們是去外地行商,很久才回來嗎?”
路人笑道:“這一片都是大明制造局的新廠區,那邊是給工匠們建的住宅,都是最近幾個月才建起來。”
“不僅僅是這里,你若登上高山去看,就會發現還有面積更廣闊地方,金陵城外幾十里,都變成了城區。”
“比原來的金陵城,大了幾倍。”
“順著這路,再往前走不遠,就有新規劃的商業街,老百姓們買東西,都不用再去金陵城了。”
老朱難以置信。
金陵城原來便有七八十萬人口,如今在外面再建了幾倍的城區,那得有多少人啊。
城市面積怎么一下子就擴張了這么多呢。
這么多人,吃什么穿什么?
還有如此之多的建筑物,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就冒出來了?
原來看著申城一天天發展起來,城市越建越龐大,他心中已經極為震撼。
但好歹老朱一直在申城,除了剛開始的時候感到極度驚訝,后來也慢慢習以為常了。
卻沒有想到,回來金陵城,金陵城竟然也大變樣了。
回想自己剛離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