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滾滾前行。
朱允熥沒有再接著追問,顧盼君也沒有接著說下去。
有些話要適可而止。
剖析一個人的心理,本質上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
大多數人的心剖開,既不是白的,也不是黑的,而是灰色的。
說白了,沒有那么好,也沒有那么壞。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不能輕易示人。
即使是父母親人,也不例外。
這也是為什么人生總是在演戲的根源。
徐妙錦在知道顧盼君的存在之后,突然就對她如此之好,還許諾讓自己的哥哥,堂堂的魏國公徐輝娶她為正妻。
這件事怎么看,都有點莫名其妙。
事出反常必有因。
僅僅是因為顧盼君長得好看?
這個理由,很難讓人相信。
朱允熥想起歷史上的徐家,堪稱兩頭下注的典范。
徐妙云嫁給了朱棣,徐輝祖則支持建文帝。
徐輝祖的幾個弟弟,都在朱棣稱帝后受到重用,唯獨徐輝祖一直被幽禁。
可奇怪的是,后來徐輝祖的兒子,卻又受了朱棣的封賞,世襲而成為魏國公。
換句話說,靖難之役,無論是建文帝贏,還是朱棣贏,徐家的根基都不會因此動搖。
至于徐妙錦,據說朱棣在徐妙云死后,一直想立她為皇后,卻遭到了她的拒絕。
后來徐妙錦更是干脆出家為尼,但朱棣一直對她念念不忘,以至于從此再不立后。
這就很意思了。
前世朱允熥讀史書的時候,只將其當作有趣的故事來看待。
其中真真假假,誰又知曉呢?
歷史,有太多的事情,藏在迷霧之中。
但這一世,他自己身在局,感受卻又不一樣了。
如果真如徐妙錦所言,徐家在徐達死掉,徐妙云出嫁后,便一直由她當家做主,所有的事情,皆是她的謀劃,那徐妙錦就絕沒有表面上看上去那般簡單。
自古帝王立后,從來就不是一件小事,而是牽扯到朝廷的政治勢力安排。
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也正因為如此,很多皇帝甚至都不愿意立后。
后位空懸,在歷史上并不罕見。
相反,比比皆是。
就連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秦始皇贏政,也一直沒有立后。
姚廣孝和楊士奇楊榮等人安排顧盼君這步棋,因為其本身就是明謀,故而做得并不是多么天衣無縫。
朱允熥能看出來,徐妙錦未必就不能。
如果她知道真相,卻還故意去顧家求親,那她的真實意圖,就很值得商榷了。
朝廷里沒有蠢人。
滿朝無一不是人精。
楊士奇說他入朝,就是想看最高處的風景,想與世間最聰明的人對弈。
但朝廷每日大小事無數,也不是每一件事,都值得去布局謀劃的。
很多事,都是按既定的規則,有條不齋的運行。
朱允熥身為大明儲君,且掌政漸久,地位已牢固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