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像這個時代的其他讀書人那般,剛一入門便飽讀儒家經典,打上了很深的思想鋼印。
老朱首先讀的是佛經,其次是亂七八糟的讀書。
后來才慢慢了解儒家典籍。
因為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故而,老朱對很多儒家的言論,都是不以為然的。
什么“半部《論語》治天下”,老朱覺得這是鬼扯呢。
咱不懂《論語》,不一樣的奪天下了?
漢高祖劉邦打天下,靠《論語》了嗎?
唐太宗,宋太祖又有哪個是靠《論語》奪天下,治天下的?
不過,不喜歡歸不喜歡,若不是老朱看出了讀書人有意借圣人之名,來限制君王的權力的想法,他才不會去管,給自己找麻煩。
老朱對楊榮的回答,不置可否,而是笑道:“當年咱禁孟子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勸咱,說儒家的思想,對帝王的統治,是有利的,只要好生加以利用,便能用其治天下。”
“實話說,咱對此是半信半疑的。”
“但是,沒辦法,誰讓天下讀書人都是儒家子弟呢。”
“當年跟咱打天下的淮西兄弟,讓他們去沖鋒陷陣還可以。”
“可是,讓他們當官坐堂,治理一方,那簡直比殺了他們還難。”
“想要治理天下,還真離不開你們這些讀書人。”
他用略帶自嘲的口吻,慢慢說著。
旋即,盯著楊榮的臉,緩緩道:“之前朱孫給咱來的信說,要利用儒家,在儒家樹立新圣,這是你的主意,還是咱孫子的看法?”
楊榮忙道:“陛下太高看微臣了,微臣哪有這等謀略。這都是太孫殿下所想。”
微微一頓之后,又趕緊補充道:“凡以朱孫之名所寫的信,都是太孫殿下口授,微臣只是代筆而已,所言之事,皆太孫殿下心中所想,并無微臣之意。”
老朱抬頭,臉上露出笑意,旋即又望向楊榮,道:“那你對此怎么看呢?”
“太孫殿下深謀遠慮,微臣欽佩不已。”楊榮道:“只是此事若成,則朝中必分成兩派,從此爭論不休,勢同水火。”
“哈哈哈!”老朱大笑道:“好啊,還是咱那孫子聰明!”
他話鋒一轉,道:“咱當初禁孟子,并不是因為他說錯了什么話。”
“你說咱是為了試探朝中官員,那也不盡然。”
老朱的老臉上浮現一抹笑意:“咱禁孟子,恰恰是因為他說得太對了!”
楊榮滿臉驚愕。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說得好!說得妙!”
“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說得好!說得妙!”
老朱高聲贊嘆。
“咱是造反起家的,當然知道他這些話,可謂是一語中的。”
“可是,這正如太鋒利的寶刀,只能掌握在朝廷的手中,而不能讓其流落民間。”
“要不然,這柄寶刀,多半不會成為懲惡揚善的寶刀,而會成為禍亂天下之物。”
“孟子的話說得太對,咱便不想讓天下讓聽到。”
老朱的聲音鏗鏘有力。
“眼下,咱那孫子不是正在圍剿天下的江湖門派嗎?”
“為什么?”
“這些人,基本上個個都許自己是英雄好漢。”
“可是,咱當初也曾流浪江湖,四海為家,咱太清楚那些人的行徑了。”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清除所謂的江湖門派,就是為了從根本上斷絕所謂的行俠仗義的俠客。”
“朝廷有律法,國家有制度。”
“天下人就該遵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