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的聲音很平淡,就好像在閑話家常。
但落在楊榮耳中,卻如驚雷炸響。
他慌亂跪下:“陛下春秋鼎盛,何出此言?臣請陛下收回此言!”
說畢,重重磕頭。
老朱淡淡笑著搖頭:“你慌什么呢?”
“咱自家人知自家事。”
“咱這身體,確實是不行了。”
“但咱說要交待后事,卻不是因為這個。”
楊榮不解,抬頭癡望皇帝陛下。
老朱的老臉燦放笑容:“咱這把老骨頭,還能撐幾年。”
“但這不重要。”
“剛才不是還在說嘛,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咱是不是活著,活多久,不要緊,讓天下百姓都豐食足食,才是真正要緊之事。”
此言一出,楊榮頓時熱淚盈眶,喃喃道:“陛下!”
在天下讀書人中,老朱的名聲,并不算多好。
相反,很多人認為皇帝陛下為了朱氏江山,所造殺孽太重,以重刑治天下,失之以“仁”。
再加上老朱的泥腿子出身,使得許多讀書人認為他粗鄙不堪,內心中對其十分鄙視。
只不過,如今已是朱家天下,他們不敢明著說而已。
楊榮身為讀書人,此前也聽到過一些風聲。
但進入朝堂,真正了解老朱的生活之后,他知道這位皇帝陛下與外面的傳言完全不同。
皇帝陛下非常勤政。
真正的夙興夜寐,日夜不停的勞作,幾乎沒有任何休息時間。
歷史上,勤政的帝王不少。
但像當今陛下這樣的,卻幾乎找不到了。
而且,歷史上的很多以勤政著稱的名君,晚年幾乎無一例外走上了奢靡享受的生活。
從啟用管仲勵精圖治的齊恒公,一直到開創“貞觀之治”,被后世大肆吹捧的唐太宗,皆是如此。
原因無外乎早年的時候,帝國百廢待興,帝王心中也抱定了勵精圖治的志向。
后來有了成效,便開始追求享受。
這是人之常情。
辛辛苦苦為了啥?
若自己一輩子都不好好享受一下,那奪天下,治天下干啥?
可老朱與他們不同。
打天下歷經千辛萬苦,治天下卻沒有絲毫的放松。
即使后來年齡大了,老了,精力不濟了,但凡還有一口氣撐著,老朱都要批閱奏章,理政治事。
可以說,他雖然奪了天下,做了帝王,卻仍然在做牛做馬。
正如老朱自己讀中所言“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
這首詩,是老朱真實生活的寫照。
也只有朱允熥執政之后,老朱才稍微休息一二。
也是身體實在不行了。
在此之前,盡管朱標幫著理政,老朱從未有半分懈怠。
朱標更是被他逼著“日理萬機”。
很大程度,甚至可以說,朱標是不堪重負,活生生累死的。
就因為老朱一直逼著朱標,要他和自己一樣的“勤政”!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今的朱允熥,其實要感謝便宜爹爹朱標的死。
正是因為朱標的死,讓老朱心生悔意,才讓他如今對朱允熥的“懶惰”聽之任之,不聞不問。
要不然,哪怕朱允熥將大明治理得再好,老朱也絕不會允許他睡“懶覺”。
更不會允許他按自己的想法,偷懶怠工。
朱允熥越聰明,能力越強,老朱只會對他要求越嚴格。
沒苦也得讓他硬吃。
絕不會讓他松懈,懶惰。
但朱標的死,讓老朱開始反思,汲取教訓,不敢再逼兒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