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個時代的大赦不一樣。
不問青紅皂白,什么人都赦免。
有些人甚至是今天當街搶劫殺人,明天就因大赦天下而平安出獄,一點懲罰都沒有。
后世的人會覺得十分荒謬,但這個時代便是如此。
搶劫殺人,并不屬于十惡之一。
除非殺的是同僚,親屬,長官,老師,或者殺三個以上的陌生人,再或者是殺人之后,肢解對方的尸體,這些才屬于十惡之列。
突然當街暴起,搶一個陌生人的財物,再揮刀將其殺了,如果運氣好,碰上大赦,可以無罪釋放!
這無疑是皇權在隨意踐踏法律地。
可法律本身就是皇法,皇權也自然在法律之上。
沉吟片刻,朱允熥開口道:“皇爺爺曾言,亂世用重典。大明初立,天下剛定,故律法森嚴,以此來迅速安定人心。”
“如今天下承平日久,曾經的嚴刑竣法,確實有必要減少。”
“但朕以為,大赦天下,不能隨意一刀切。”
“傳旨,令法部督促下屬各級,整理天下犯人資料,確有從輕處理情節,已然認識到自己的過錯,愿意誠心悔過的,簽下保證書后,由有司官員上書陳情,給出赦免其人其罪的理由,報法部審核,再將名單上奏朕赦免。”
楊榮微微一怔,忙道:“陛下,這與歷朝慣例不符,臣只恐有傷陛下仁義之名。”
朱允熥振聲道:“圣人有言‘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朝廷的律法威嚴不能隨意被打斷。”
“如此方能讓天下人知道,無論何時,皆應守法,而不是抱著朝廷大赦天下的僥幸心理。”
“不過,沒有什么大的過錯,無辜受到牽連連坐的,有情由需要減罪赦免的,可予以赦免。”
這個時代的律法,一個嚴重的問題是,平白無辜受牽連的人太多,還有一些莫名其妙的重罪。
朱允熥很清楚這一點。
只是他此前只是皇太孫,哪怕已經執政,也不能太過肆意妄為。
如今卻是沒有了這許多顧慮。
大赦在這個時代,其實也是很有必要。
很多人無辜之人,都是因為大赦才得以活命。
算是太過于嚴苛的律法下,一個有效的修正制度。
完全廢除這一機制,需要對法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現在顯然還不行。
“臣遵旨!”楊榮拜道。
隱隱約約間,他感到朱允熥多了一股九五至尊的氣勢。
言出法隨,不容置疑。
“第二樁事,陛下明年的年號,臣子們商議了一番,已經議定了幾個。”
楊士奇從懷中掏出奏章,遞了上來:“大臣們都覺得,最好的年號是“建文”,不過,具體取哪個年號,還需要陛下圣裁。”
建文?
我成了建文帝?
朱允熥忍不以手撫額。
這可能就是歷史強大的修復慣性。
朱允炆都被廢掉囚禁了,大臣們卻仍然給他也選了一個“建文”的年號。
當然,他肯定是不要的。
朱允熥也不接楊士奇的奏章,揮手道:“不必選了,大明要改歷法。”
楊士奇抬頭,滿臉疑惑。
朱允熥對此早有想法,道:“每個皇帝登基便改一次年號,改來改去,百姓們糊涂了,連史官記史都不方便。”
楊士奇道:“難道陛下要一直沿用先帝的年號?”
“陛下,改年號也是為了表示新朝新氣象,以振天下人心。”
“沿用年號,恐怕不好。”
朱允熥輕輕搖頭,道:“那倒不用”
“咱們大明,以后就用大明歷。”
“從我皇爺爺登基的那一天開始,為大明歷第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