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可以肯定的是,疫情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封建社會醫療條件差,衛生環境也差。
唯一的一個優勢是,封建社會是一個自成體系的封閉社會。
很多地方,都處于自給自足的狀態。
人們彼此之間的聯系,相對較少。
這就限制了瘟疫的散發和傳播。
往往會出現一個村子因瘟疫而死絕了,附近數十里外的村莊,城鎮的人,卻并沒有受到多大影響的事。
人員固定,是天然的阻隔器。
促使瘟疫爆發后,局限在很小的地方,又自然平息。
只在戰亂或是災荒的年代,人們為了逃避戰亂和災荒,四處奔逃,才會導致瘟疫大爆發。
即所謂的大災之年,必有大疫!
和平年代,人口的流動被限制,瘟疫就很難發展起來。
但這一優勢,隨著朱允熥開放商業,鼓勵人員和物資的流動而被打破。
如果衛生環境和醫療條件不迅速提高,與人口的大規模流動相匹配,那么,爆發全國性的大瘟疫,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
而且,一旦爆發,其后果就可能比后世社會嚴重一千倍,一萬倍!
畢竟,此時的大明,沒有后世社會的醫療衛生條件。
瘟疫一旦爆發,十室九空真不是玩笑!
金陵城作為京城,大明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必須要整改,將衛生搞好,環境搞好。
這件事,還拖延不得。
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瘟疫就突然爆發了。
每拖一天,就多一天的風險。
也正好借此機會,讓百姓住上衛生環境更好的房子。
同時開展宣傳教育,讓老百姓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比如說,推廣所有百姓喝開水!
這看似是簡單的事,實際上,改變民眾幾千年來養成的習慣,并不容易。
何況喝開水還需要經濟條件相匹配。
畢竟,將水燒開是需要燃料的。
而木柴對底層百姓來說,并不廉價。
官邸制則是為了改變朝廷大臣自建大面積住宅的弊端。
實際上,這是農業社會自給自足的產物。
因為很多商品都無法由社會供應,府邸中才需要有那么多的人口,仆役。
但若任由自己發展,要徹底消除會經歷一個極其漫長的時間。
新建官邸通過控制住宅面積和生活環境,來強行改變官員的習慣,由此推進這一進程的提速。
另一方面,生活環境的改變,也會促使社會關系變化。
讓官員慢慢擺脫宗族的影響,扭轉由此帶來的大量官場陋規。
做到這一步,也沒有那么難。
歷史上舊社會的上海灘,就是現成的例子。
官紳土豪在家鄉有著占地極廣的豪宅,傭人仆役無數。
但到了寸土寸金的上海灘,大豪宅就大多都變成了小洋樓。
傭人仆役雖然還有一些,卻也是大大減少。
朱允熥閉著眼睛,仰躺在椅子上,腦海內思索著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輕輕的腳步聲。
“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參見陛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