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蔣瓛也不敢公開強占。
于是,便托人去問,對方先是開價三萬兩銀子,后來聽說是錦衣衛指揮使大人要買,哪里還敢再開價。
最后,雙方以三百兩銀子的價格成交。
蔣瓛自以為此事做得并無破綻。
畢竟,公平買賣。
一個愿賣,一個愿買。
雖然對方是害怕自己的錦衣衛指揮使身份,才給出這般低價。
但他可沒有去公開嚇唬對方,更沒有使手段抓對方下獄,逼迫對方。
對方是心甘情愿,以三百兩銀子的價格,賣給他的。
卻沒有想到,消息還是傳到新帝的耳中了。
至于拿別人的錢,這種事情,他就不記得了。
因為做過不少次。
誰知道太孫殿下指的是哪次呢?
“陛下恕罪,臣再也不敢了。”蔣瓛連忙求饒,不敢分辯半句。
“知錯就好。”朱允熥輕輕嘆了口氣。
對于老朱執政時的鐵腕反腐。
他總有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
人殺了很多,可腐敗之風卻并沒有剎住。
后世之人總是痛恨貪官污吏,說人人皆可殺。
可相比于這個時代,后世對官員的監督體系要完善得多。
官員的腐敗,也遠沒有這個時代嚴重。
許多在這個時代敢堂而皇之公開做的腐敗之事,在后世卻是最愚蠢官員,也不會犯的低級錯誤。
這就是有效監督體系的威力。
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監督管理體制,等釀成大錯,等上面發現了再處以極刑,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畢竟,每個人都有僥幸心理。
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不會被皇帝發現。
而在這個時代的現實,也確實如此。
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根本發現不了官員的貪樁枉法,再嚴厲的酷刑,也流于表面。
甚至陷入越嚴厲打擊腐敗,貪官污吏越來越多的怪圈。
殺了一批,又來一批。
比韭菜冒得還快。
老朱始終弄不得原因,但朱允熥卻是清楚的。
嚴刑酷法只是輔助,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才是根本。
就是要讓官員剛犯錯的時候,就立即發現,并糾正過來。
郵傳部成立后,利用信件舉報,都察院核查,已經初步剎住了大明官場的風氣。
但舉報反應出來的現實,也讓朱允熥觸目驚心。
倘若真按老朱貪污六十兩就處死的律法,大明官員基本上要被殺光,剩不下幾個人了。
他這個皇帝,都只能當光桿皇帝。
這肯定是不現實的。
只能分級處理,對從前的事情,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先警告,后面再逐步收緊,越來越嚴。
這是唯一的辦法,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扭轉大明官場的風氣,也不是一日之功。
就連錦衣衛這個老朱親手創辦,親自監督的機構,時至今日,同樣貪腐橫生。
蔣瓛已經算相對很清廉的。
說白了,權力一定會滋生腐敗。
沒有監督,就更不待言。
“從前的事情,就算了。”朱允熥道:“錦衣衛要開展自查自糾。”
“朕給你們三個月的期限整頓。”
“若是三個月以后,再有犯者,就休怪朕翻臉無情了。”
蔣瓛連道:“謝陛下隆恩,臣謹記在心。”
朱允熥揮了揮手,蔣瓛又磕了一個頭,從地上爬起來,退了下去。
此時,楊士奇,楊榮,姚廣孝,夏原吉等四人,從外面走了進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