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眼下征伐女真三部,竟調集了三萬新軍,再加上后勤保障支持的人馬,還有做策應的舊軍,總人數已多達十幾萬之眾。
因為炮火和子彈消耗的問題,新軍的后勤保障,遠比舊軍復雜得多,規模也龐大得多。
遠征北元之戰,運用大量馬車規避了這一點。
但凡事可一而不可再。
女真三部的地形,和北元一望無際的草原,也完全不一樣。
適合用來對付北元的戰術,卻不一定適合去攻打女真三部。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指揮軍隊作戰,必須要因地制宜的制定不同的戰術。
新軍消耗過大,保障復雜,故而,在朝廷里許多人看來,應該削減對女真三部用兵的規模,以減輕朝廷的軍費開支。
楊士奇也持這一觀點。
當家才知柴米油鹽貴。
能省一分是一分。
派這么多新軍去打女真三部,是真的太費錢了。
“不能削減!”
朱允熥毫不猶豫的否決楊士奇的建議。
“當初遠征北元,本身就有賭一把的成分。”
朱允熥解釋道:“那時候的北元,從來沒有見識過新軍,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第一次接戰,他們便草率輕敵。”
“我軍能一舉戰功,火槍火炮固然居功至偉。”
“但與北元對新軍的不熟悉,不了解,也有極大的關系。”
“如若不然,只要北元采取避而不戰的戰術,新軍的馬車,追不上北元的大軍,那便只能徒嘆奈何,最終無功而返。”
“遠征北元之戰能一戰定鼎,靠的是出奇不意。”
“但這種事,可一而不可再。”
“女真三部,與北元接壤。”
“我軍在草原上的輝煌戰績,有關新軍的消息,早已傳到了女真三部的耳中。”
“我軍不能再像從前一樣,靠出奇出勝。”
“女真三部必定會想出對付新軍的辦法。”
“何況,女真三部地形復雜,也非草原所能比。”
“遠征女真三部,必須穩打穩扎,步步為營。”
“故而,朕才調集大軍,以泰山壓頂之勢,強攻女真三部。”
“要的就是堂堂正正的犁庭掃穴。”
“任他什么陰謀詭計,在我軍絕對的實力壓制面前,都無可奈何。”
朱允熥頓了頓,又解釋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兵行險著是弱小時的無奈。”
“絕不可因勝利而抱僥幸心理。”
“減少用兵的規模,表面上看起來花費當然更少。”
“但若是仗勝了,自然好說。”
“萬一打輸了,那不僅投入的軍費全部付之流水,還會大大挫傷我軍銳氣。”
朱允熥面容嚴肅道:“眼下的情況,軍改和裁軍仍在推進之中。”
“新軍才是大明的壓艙石,是重中之重。”
“新軍不能敗,也絕不允許敗。”
“只要能確保一戰而建全功,一舉平定女真三部,多花費一點銀子,又算得了什么。”
楊士奇心中一凜。
對于新軍被打敗的后果,他還真沒有好好深入想過。
畢竟,自新軍成立以來,戰績太過于輝煌,耀眼。
六千新軍橫掃北元,這是何等恐怖的戰力?
北元遠比女真三部強大,六千新軍能平北元,自然也能平女真三部,這便是他的想法。
但是,他忽視了,戰爭并不是簡單的力量對比。
戰場上形勢千變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