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橚不一樣,常茂極為討厭他這個老丈人。
兩人之間的矛盾,一度激化。
馮勝曾上奏朱元璋,直言常茂之罪。
而常茂也同樣上書,攻擊他這個岳父。
最終,導致老朱降旨奪了他的大將軍印,同時也將常茂貶去邊疆。
可謂是兩敗俱傷。
常茂不久后,便死在了邊疆,常升承襲了他哥哥的爵位。
馮勝與常家之間的梁子,算是自此結下了。
常升恨死了馮勝,曾多次揚言要為哥哥常茂報仇。
朱允熥若繼位稱帝,常升以舅舅的身份,成為國舅。
常家得勢,恐怕不會放過自己。
他也不愿束手待斃。
扶周王朱橚這個自己的女婿上位,便是馮勝的自救之法。
然而,讓馮勝沒想到的是,朱允熥即位登基稱帝,革新朝政,反而將自己提拔進了軍務處,成為了軍務大臣。
他隨朱橚一起入朝,朱允熥又單獨召見了他,勉勵他實心辦事,為國效忠,并表示朝廷不會忘了他的功績。
隨后,又賞賜了他不少金銀財寶。
看起來,朱允熥并沒有要對他痛下殺手的意思。
不僅如此,整體上,朱允熥對待朝廷眾臣的手段,都比較溫和。
除了對涉及充當江湖幫派,地痞流氓幕后保護傘的人嚴厲處罰,以及再三告誡官員們不要貪污腐化,勛貴們不要仗勢欺壓百姓將之外,對于大臣們一般的犯錯行為,都不會似從前老朱那般嚴厲。
他的手腕很高超,也相對溫和得多。
他更喜歡講“安定”,“團結”,“穩定”,而不是動不動就舉起屠刀。
各項改革看起來皆是雷厲風行,但實際上實行起來,又總是和風細雨,潤物無聲。
對于大臣們的俸祿,士兵的軍餉,更是一分不少的發到了位。
這與素來苛刻的老朱,亦是完全不同的風格。
就連應天府和金陵城建設宮殿,工廠,道路,因此征收老百姓的土地和房子,朱允熥都下令朝廷對百姓們給予極為豐富的補償。
唯一讓他大動屠刀的,就是對江湖幫派、地痞流氓等所謂“黑惡”勢力的清剿。
至于貪污腐敗,朱允熥利用郵傳系統和都察院,對此進行十分嚴格的監管。
然而,與老朱動不動雷霆大怒,放肆殺戮不一樣,朱允熥更注意防微杜漸,以及通過嚴格的管理,讓官員們難以有貪污受賄的機會。
此外,他也不喜歡動不動牽連一大批人。
什么“一人犯法,五鄰連坐”,在朱允熥治下,變成了除非有證據證明其包庇,或相互勾結,否則,便不用連坐,不冤枉無辜。
……
正因為這一系列的變革,因此,盡管朱允熥沒有像其他皇帝登基時那樣,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大赦天下,而是嚴格限制了赦免范圍,但老百姓們仍然稱他為“千古仁君”。
對馮勝而言,更重要的是,朱允熥對于為大明建功立業的功勛老臣,態度十分友好,并沒有任何因害怕他們這些人功勞太大,勢力尾大不掉,而想除之后快的意思。
如今看來,在朱允熥的治下,他馮勝根本沒有生命不保之虞。
只要他自己不作死,最糟糕的情況,也無非就是被奪去權力,告老還鄉罷了。
而且,朝廷還會給他不錯的待遇,讓他安享晚年。
家族后代也不會有任何危險。
既然這樣,那他還反什么啊?
真就吃飽了撐的嗎?
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偏要冒險去干掉腦袋的事?
他年齡大了,對于能不能有實權,也沒有那么渴望了。
“岳父大人,岳父大人!”朱橚連聲喊道。
馮勝方回過神來,深深望了眼前的女婿一眼。
開弓沒有回頭箭。
朱橚在自己的勸說下,花了那么多的心思,做了如此之多的布置,又如何甘心此時退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