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晚,周王朱橚才告訴他,朱高煦答應幫助諸王。
從大明軍工廠拿出大量的火槍火炮來,以武裝諸王各自帶來的三衛親軍。
若果真如此的話,諸王的三衛親軍,將立即一躍而成為戰力強悍的軍隊。
至少,馮勝有信心將周王帶來的三衛新軍訓練成強軍。
要知道,按大明體制,一衛兵馬是五千六百余人,三衛親軍便是一萬六千八百人。
當然,這只是編制數量,并不是實際兵力。
尋常的衛所,有很多空額,實際上一衛的兵員人數,往往連編制數的一半都沒有。
可藩王的三衛親軍,基本上都是滿編的。
眼下諸王回京,光是他們帶回來的親軍,就高達十幾萬。
這些人聚集在金陵城外,是十分強大的軍事力量。
原來金陵城附近,也有朝廷直屬的近二十萬大軍駐扎。
可朱允熥執政后,軍隊改制,舊軍不斷裁撤。
原來駐防金陵城及其附近的二十萬大軍,早已不復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經過嚴格訓練,并裝備了火槍火炮的新軍。
他們的人數,比原來的舊軍要少得多。
在派出六旅新軍北上攻打女真三部,同時也派了幾旅駐扎其他行省以后,金陵城內外,總計不過還剩十幾個旅的新軍。
由于新軍的戰力遠超舊軍,十幾個旅,幾萬人馬的新軍,其戰力遠超原來的二十萬舊軍,足以威懾京師重地,也讓諸王帶來的兵馬,都不敢輕舉妄動。
但若諸王能拿到火槍火炮,形勢立時便逆轉了。
畢竟,諸王帶來的總兵力,要遠遠超過朝廷在金陵附近的兵力。
雙方都使用火槍火炮的話,兵力的多少,無疑將成為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可周王昨晚才告訴自己這個消息,今天朱允熥就突然對軍工廠加強管理。
凡武器出廠,要政務處的批文,以及軍方的許可。
這道命令,一旦通知下去,那朱高煦去領取武器的計劃,就會落空。
雖然自己仍領著軍務大臣的職務,可以代表軍方發放許可。
但政務處那邊,卻未見得那么好說話。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
比如說,讓下面的將領遞交一份申請,拿到之后,再要求政務處批準。
政務處也沒有理由卡。
可這樣做,能領到的武器數量就有限了。
最關鍵的一點是,事情怎么會就這么巧呢?
朱允熥怎么偏偏就這個時候,下達一道這樣的圣旨呢?
雖然說事情的起因,還是軍部這邊的請示。
但每天軍務處的《軍情速遞》和政務處的《每日簡報》,看起來字數不多,內容卻是高度精簡,實際上的各類事項多于牛毛。
而朱允熥大多數時候,只看匯報,而不做任何批示。
任由軍務處和政務處自行處理。
今天卻偏偏在這件事上,下了圣旨。
莫非是周王朱橚和朱高煦商量的事情,朱允熥已經知道了?
今日下圣旨,就是借此來敲打自己?
馮勝不得不往這方面想,越想就越覺得不對勁。
不知不覺間,手腳生涼,冷汗直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