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之中,朱允熥慵懶地在龍椅上伸了個懶腰,方覺不知不覺間,已然過去兩三個時辰了。
權力這東西著實奇妙,能讓人在處理朝政時不知疲倦。
若不是侍奉在側的太監前來稟報已至午膳時分,恐怕此刻他仍沉醉于那指點江山的暢快之中。
如今這天下,正依著他心中預想的規劃,徐徐改變,每一步都走在他所期望的軌道上。
遙憶前世為資本家效力,總是心心念念著偷閑摸魚,可如今自己貴為帝王,卻全然沒了那般念頭。
一旦投身于國事,便全心沉浸其中,連一絲懈怠走神的工夫都沒有。
不過,他也暗自提醒自己:“到底還是得留意勞逸結合才是。”
可不能在權力的誘惑下,步了老朱的后塵,成為一個不知疲倦的“勞模”。
畢竟,勞模往往是以過度損耗自身為代價的,于健康極為不利。
他雖不像其他帝王那般追逐虛無縹緲的長生不老之術,但也盼著能好生養生,多享些歲月安康。
離了勤政殿,轉至后方的暖心閣,此處便是他用午膳之地。宮女們依序而入,將一盤盤珍饈佳肴端上桌來。不多不少,恰是二十四道菜。
對一位帝王而言,這般規模已屬相當簡樸,亦是“禮制”定下的基本規制。
倘若再行削減,大臣們定會紛紛上書勸諫。
只因皇帝用餐的菜品數量既定,親王便得減去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公爵、侯爵,再到各級大臣,皆依品級依次遞減……以此類推。
這便意味著,倘若皇帝每餐僅用數道菜,那底下的大臣便無菜可食了。畢竟禮制森嚴,不可僭越。
皇帝用幾道菜,臣子亦用同樣數量,那便是大不敬之罪。
從輕而論,是為不尊君父,定會遭御史言官的痛斥;從重而言,甚至可能因此獲罪,落得罷官免職乃至流放三千里的下場。
有鑒于此,皇帝用餐的菜品數量實難再減,這二十四道菜,已然算是節儉之舉了。
若逢年過節,還需加餐,屆時通常便是一百二十道菜。
起初,朱允熥還覺得這般太過奢靡浪費,一人如何能消受這許多菜肴?
但待他知曉這些吃不完的菜品并不會被棄置,而是會賞賜給宮女太監享用后,便也釋懷了。
只要不暴殄天物,身為一個喜好美食之人,他自是樂意品嘗更多的美味佳肴。
朱允熥剛拿起筷子,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轉頭問一旁侍奉的趙瑞:“政務處和軍務處的飯菜可都送過去了?”
當年大明制造局設立之際,朱允熥將趙瑞派至朱高熾身旁,著其緊盯制造局的財政開支。
待他登基之后,大明制造局被裁撤,轉而設立大明朝廷資產部,職權范圍大幅變動,成為正式的朝廷機構,不再如往昔那般游離于朝堂之外。
政務處也派遣官員進駐資產部,趙瑞這個太監便又被朱允熥召回身邊。
他剛登基即位,從東宮遷至皇宮,正需人手操持宮闈諸事。無論是趙瑞還是宮女雯兒,皆是他悉心栽培之人,此刻自當人盡其用。
趙瑞在大明制造局歷練兩載,各方面能力均有提升,處理宮廷事務亦是游刃有余。
政務處與軍務處作為大明軍政的核心中樞,自然不只有大臣,還有眾多輔助辦事的官員,人數雖不算極為龐大,卻也各有百余人之眾。
以當下的交通條件,他們忙碌一日,若中午還回家用餐,實在太過耗費時間。
御膳房規模可觀,廚師眾多,朱允熥便下令讓御膳房也為政務處和軍務處籌備午膳,此亦為皇帝對兩處大臣的一番“恩寵”之舉。
聽得朱允熥的詢問,趙瑞連忙躬身行禮,恭謹答道:“已然在加緊準備,只是近日御膳房人手短缺,恐怕還需稍緩片刻,方能給政務處和軍務處的大人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