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繼續說道:“陛下乃當今天子,天縱神武,自執政以來,平倭國,以雷霆之勢蕩平外患。”
“蕩草原,讓那些游牧鐵騎不敢再輕易犯我邊境。”
“重改革,使得朝堂內外煥然一新。”
“所立下的豐功偉績,皆非藩王所能比擬。”
“他們會敗,實乃意料之中。”
“只是臣未曾料到,他們會敗得如此之快,竟連撼動陛下分毫都做不到。”
陳迪微微頓了頓,像是在平復內心洶涌的情緒,又道:“臣亦深信,陛下定能成為一代明君,帶領我大明開創前所未有的盛世。”
“百姓們必將會永遠感激陛下的恩澤。”
“千秋萬載之后,陛下的功績,亦會被無數人傳頌。”
“今日那些擁護陛下、輔佐陛下之人,皆會成為大明朝的忠臣,名留青史。”
“實是每一個讀書人的畢生夢想。”
“能夠追隨陛下這樣的帝王,實現心中的抱負,實乃臣子之幸。”
陳迪再度重重地磕了三個頭。
額頭碰在金鑾殿那冰冷堅硬的金磚上,發出清脆而決絕的聲響。
“咚!”
“咚!”
“咚!”
待他抬起頭時,額頭上已然鼓起了一個腫包,幾縷血絲緩緩滲出,襯得他的面容愈發顯得堅毅滄桑。
陳迪似渾然不覺疼痛,繼續說道:“臣已年老,且并無過人之能,文不能助陛下革新弊制,武不能助陛下開疆拓土。”
“臣身為禮部尚書,唯記得一個‘禮’字。”
“臣做不了陛下的忠臣,亦做不了大明的忠臣,臣只愿做老皇帝的忠臣。”
“懇請陛下成全臣,讓臣入宮再看一眼,以解臣心中之疑惑,如此,臣死亦無憾。”
言罷,他又一次重重磕頭,伏地不起,整個身子都在微微顫抖,似是在等待著命運的審判。
朱允熥坐在龍椅之上,靜靜地看著下方伏地的陳迪,忽然,臉上的怒容消失,他輕聲笑了起來。
這笑聲在空曠的大殿內顯得格外突兀。
自老朱自愿將自己封禁于后宮,并故意放出消息之后,朱允熥的心中便一直隱隱有著一絲失望。
他如此順利地登基稱帝,滿朝文武,雖心中或有疑惑,卻無人站出來阻攔質問。
反而默契地讓那件事漸漸成了一個無人敢提、無人敢問的禁忌。
他不禁暗自思忖,若眾人皆如此“貪生怕死”,這大明的讀書人,當真令他失望至極。
難道真無一位大臣,愿不惜生死,為老朱挺身而出嗎?
而今日,終于有了這樣一位。
說來也巧,他此刻正需要這么一個人。
尚星瑜已然假扮馬皇后進了后宮。
對于老朱的真實情況,朱允熥著實放心不下。他本就想去親自查看一番。
如今陳迪的出現,恰可讓其幫自己去試探一下。
讓老朱的“忠臣”再去見見他。
若許,就能將沉迷于“演戲”,沉迷于“美夢”中的老朱喚醒過來。
雖然他覺得得老朱被人迷住的概率很小。
但這個險,他冒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