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叛亂的平息,大明勛貴豪商出海,又迎來了一個新的高峰。
不久之后,一封圣旨刊登在了《大明日報》上。
“自太祖開國,分封藩王,本為拱衛皇室、安邦定國之策。”
“然時移世易,今北方邊疆已定,再無動亂之憂,而藩王之制漸生弊端。”
“土地財賦集于一方,軍權在握,隱憂日顯,長此以往,恐危及國本,擾民生息。”
“朕承天命,君臨天下,念及大明江山社稷之穩固,萬民蒼生之福祉,以天下為念,決意革新。”
“自即日起,撤除現有一切藩王封號,收回封地、軍權、財賦之屬,一應歸朝廷統轄。”
“諸藩王及眷屬、屬官等,需盡速籌備,移往海外之地,重新就藩。”
“從今往后,大明藩王,只封邊遠蠻疆之地。”
“朕望爾等能效仿周王朝之藩王,懷壯志豪情,開疆拓土于蠻荒之域。”
“海外之地,雖艱難險阻重重,然亦充滿機遇,正可為我大明拓展新土,揚我華夏威名。”
“朕深知此舉不易,然為大明萬世之基,不得不為。”
“朝廷亦會妥善安排行程,供給必要物資,保爾等途中無虞。”
“抵達海外后,諸藩王若能勤勉奮進,建功立業,朝廷亦不會忘卻爾等功績,當有封賞。”
“望諸藩王深明大義,順應天命,勿生異心,速遵朕旨行事。”
“如有違抗,定當以國法論處,嚴懲不貸。”
“欽此。”
這道圣旨一經公布,立時在朝野間引發了軒然大波。
此前藩王叛亂之事,朝廷雖未明文昭告天下,但在民間早已傳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如今朱允熥一道圣旨,將所有藩王廢除藩位,將其全部分封至海外,自然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天啊,陛下竟然下旨廢除了天下藩王!”有人驚訝萬分地說道。
“當初諸藩王謀逆叛亂,居心叵測,如今被廢藩,也算是罪有應得、咎由自取。”
有人接言,臉上帶著一絲解氣的神情。
“嚴格來講,并非是廢除,而是移藩海外。”
另一名較為冷靜的人糾正道。
“聽說海外之地富饒無比,眼下勛貴豪商都爭著出海,藩王們出海,似乎也不算是多大的懲罰吧。”
有人小聲嘀咕著。
“話可不能這么說,對于普通百姓而言,海外之地或許是撈金的好去處,但藩王們在國內早已盡享榮華富貴,如今出海,遠離故土,失去了在國內的權勢和根基,肯定會歷經一番磨難。”
“陛下旨意已下,他們也只能服從。”
“是啊,而且不管怎么說,連藩王們都出海了,咱大明向外擴張的國策,是就此定下了。”
“眼下朝廷還在對女真三部用兵吧,聽說是連戰連捷,想必也快要平定了吧。”
……
很快,藩王們便紛紛登船,一艘艘地啟程出海了。
朱允熥也極為重視,多次親臨金陵城的碼頭,為他們送行。
展現出其作為晚輩的“孝心”!
原來各藩王所率領的三衛親軍,在被收繳武器之后,一部分仍作為藩王的親衛,隨藩王一同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