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兼并之害,甚于虎狼。”
“百姓無田可耕,淪為流民,餓殍遍野,易子而食之慘狀時有聽聞。”
“長此以往,國本動搖,民心離散,恐生大亂。”
“聽聞梁國公于女真之地推行稅制改革,對擁厚產之豪紳課以重稅,使得財帛均衡,百姓得安,地方遂寧。”
“今我大明腹地,亦深陷此困境,何不效其良策?”
“懇請朝廷明察,對豪紳巨賈所擁大量田產、宅子征以重稅。”
“一則可遏制其貪婪無度,聚斂財富之速,使其財富回流民間,紓解百姓困苦。”
“二則充實國庫,以資水利、賑濟等民生大業。”
“三則釜底抽薪,壓制土地兼并之勢,還田于民。”
“百姓得耕,倉廩漸盈,方能保我大明社稷安穩,江山永固。”
“某一介書生,位卑言輕,然不敢忘圣人之教誨,念及百姓困苦,不吐不快。”
“還望朝廷諸公以天下蒼生為念,救萬民于水火,上陳圣上,改革稅制。”
“敬叩圣安!”
最開始的時候,朝廷大臣們對這些信函并未太過在意。
在他們眼中,書生們口出狂言,妄議朝廷大政,與胡言亂語幾乎沒什么兩樣。
畢竟,這些人只讀過幾本圣賢書,毫無從政做官的經驗。
哪里知道其中艱辛呢?
空談國事,可笑至極!
秉持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只要信函內容不是寫得太過于離譜,大臣們便懶得跟這些書生計較,直接將信隨手扔到一旁了事。
然而,形勢變化之快,遠遠超乎他們的預料。
寄來的信件數量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多了。
而且所談及之事,大體上如出一轍。
皆是懇請朝廷效仿在女真推行稅制改革,對大明境內亦進行改革。
這下子,官員們再也坐不住了。
要知道,依照朱允熥的旨意,各部但凡收到民間寄來的信件,都得詳細記錄在案,并存檔備查。
這背后有一套極為嚴苛的制度規章作為保證。
并且,安排了多人相互監督執行。
倘若信件數量稀少,他們還能敷衍地記上兩筆,再把信件壓到檔案庫的最底層,尋常也沒人會去留意。
可如今信件堆積如山,內容指向又如此一致,再棄之不顧,日后萬一朝廷追查下來,那可就是玩忽職守之罪了。
官員們再也無法佯裝不知、充耳不聞了!
“這是在詆毀圣上!”
都察院內,一位官員怒發沖冠,暴跳如雷,將一封書生所寫的信件,重重地拍在桌案之上。
“世人誰不知道,自陛下登基以來,我大明四海升平,政通人和,國庫充盈,倉廩之糧堆積如山,百姓安居樂業,再無饑寒交迫之虞。”
那官員氣得滿臉通紅,繼續吼道:“可瞧瞧這信中所言,竟說民間百姓苦不堪言,啼饑號寒,餓殍遍野,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慘境。”
“我大明在陛下的英明治理下,怎會出現這般情形?”
“這分明是信口雌黃,無中生有,惡意造謠生事,肆意詆毀陛下的圣譽!”
“似這般狂悖之徒,若不嚴加懲處,如何能匡正國法?”
他這一嗓子,瞬間如驚雷般在都察院內炸開,引得其他御史紛紛側目,眾人迅速圍攏過來。
一名御史伸手接過那封信,逐字逐句地反復研讀,隨后默默無言,將信遞向身旁之人。
就這樣,信件在眾人手中依次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