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聞此言,不禁面面相覷。
自朱允熥頒下旨意,允許天下臣民向都察院呈遞信件,檢舉官員的不法行徑后,大明上至各級官員,下至普通黎庶,紛紛掀起了一股向都察院投遞檢舉信的熱潮。
都察院每日收到的信件堆積如山。
在這浩如煙海的信函之中,誰又能清晰記得其中某一封信的具體內容呢?
然而,既然楊士奇特意強調此信乃是以血書寫而成,那理應格外引人注目。
翻閱之人,想必也還有印象。
此刻,官員們的目光四下張望,眼神里滿是對彼此的探尋與詢問。
“用血書寫的求救信?”
一名御史抬手輕拍額頭,道:“我想起來了,不久之前,我確實見過這么一封信。”
他微微頓了頓,緩緩說道:“據信中所言,有人打著前往海外求財的幌子,以高額報酬為誘餌,大肆招募人手。”
“等這些人被哄騙至海外后,便將他們囚禁起來,逼迫其中的男子充當苦力,從事繁重的體力勞作,而女子則慘遭凌辱,淪為他人的玩物。”
“那些惡徒不僅分文不給報酬,還動輒對他們拳腳相加,肆意毆打。”
“要是有人膽敢反抗,更是會施以酷刑,手段殘忍至極,甚至不惜將人殺害。”
“這些惡人與當地土著相互勾結,狼狽為奸。”
“因此,土著的將領還派兵庇護這些奸賊。”
“大明百姓身處異國他鄉,孤立無援,根本無力抗衡,這才無奈寫下血書,懇請朝廷出兵營救。”
楊士奇聞言,眉頭不禁微微蹙起,目光如炬,緊緊盯著那名御史,質問道:“既然如此,為何不見你上報此事?”
那名御史苦笑著搖了搖頭,滿臉無奈地解釋道:“大人,都察院職責在于監察百官,這營救之事,并非我們都察院的分內之事啊。”
“況且,此人是在海外被騙,朝廷又怎會僅僅為了一名普通百姓,便興師動眾出兵營救呢?”
“這事兒聽起來實在太過荒誕。”
“所以,看完信后,下官便吩咐書吏依照規定,將其記錄在案,隨后便把這封信歸到了錯誤信件一類。”
“大人若要追查,記錄肯定能查到,至于那封信是否已經銷毀,下官實在不太清楚。”
每日寄往都察院的信件數量實在太多了。
倘若每一封信都要御史親自過目,那都察院的御史們恐怕什么事都不用做,整日光顧著看信了。
故而,此前楊士奇早已定下規矩,但凡收到的信件,皆需先由書吏在大堂當眾拆開。
再由兩名書吏分別仔細審核,提取關鍵內容,詳細記錄。
同時,依據信件的性質進行分類歸檔。
按照檢舉信的重要程度,將其劃分為五級:特別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以及最低級的錯誤信件。
至于檢舉內容是否屬實,有無誣告情形,或者是否查無實據,都會另外進行標注。
所謂“錯誤信件”,是因為寄往都察院的信件中,除了正常檢舉官員的信件外,還有許多令人啼笑皆非、莫名其妙的信函。
有的是純屬捕風捉影的誣告,比如“我看見縣太爺去了張財主家做客,他們肯定是在暗中勾結”。
有的則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像“我家的豬丟了,懇請都察院的青天大老爺為民做主,幫忙找回我家的豬”。
還有的毫無實質內容,僅僅在信中寫道“我懷疑某某官員貪污受賄,都察院趕緊派人來調查一下”。
更有甚者,有人干脆直言“我寫信就是想試試,都察院到底能不能收到我寫的信”。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純粹是寄錯、寫錯的信件。
拆開一看,里面的內容或是求愛告白,或是商業洽談,或是家長里短的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