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則是將本不屬于都察院管轄范疇的事情,寫信要求都察院介入處理。
這一方面是因為在許多人眼中,都察院權力極大。
那些官員對都察院的御史忌憚不已,百姓們自然而然地認為都察院無所不能,能處理各類事務。
另一方面,也由于眾多百姓對朝廷體制了解有限。
不清楚各個部門的具體職責,導致寫信時寄錯了部門。
總而言之,世間之人,百人百性,形形色色。
向都察院投書之人,來自大明的五湖四海,人數繁多,奇葩自然也多。
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信件便紛至沓來。
面對這海量且繁雜的信件,都察院不得不著手進行分類處置。
對于那些被判定為“錯誤”的信件,處理方式各有不同。
有的會被轉交到朝廷其他職能相關部門。
有的則在歸檔之后,還會再次進行復查,待反復確認無用后,再予以銷毀。
正因如此,當楊士奇發問時,那名御史才這般回應。
楊士奇聽聞,臉色驟變,厲聲斥責道:“人命關天,親屬以血書求救,這般緊急且沉重之事,爾等怎能如此漠視,竟將其視作兒戲?”
“即便此事不屬于都察院的直接管轄范疇,也理應將信件迅速移交刑部,由刑部展開調查。”
“或上呈政務處,請求朝廷定奪處理。”
“又怎能隨隨便便將這等關乎生死的信件,歸入錯誤分類之中?”
“你身為御史,身負監察重任,卻不嚴格把關,犯下如此嚴重的過錯,你這分明就是玩忽職守!”
“你對得起自己御史的身份,對得起陛下給你的俸祿嗎?”
那御史聽到楊士奇這番聲色俱厲的痛斥,頓時如遭雷擊,啞口無言,頭也不自覺地低垂下去。
其他官員見狀,亦是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
整個都察院一片死寂,安靜得連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
楊士奇訓斥完畢,目光如炬,掃視眾人,而后沉聲道:“還愣著干什么?還不快去把那封血書找出來!”
負責管理檔案的書吏,聽聞左都御史發怒,嚇得臉色煞白,不敢有絲毫耽擱,如同一道疾風般,迅速沖進檔案房。
在那堆積如山、雜亂無章的廢棄書信堆里,一番緊張焦急的翻找后,終于找到了那封血書。
楊士奇快步上前,接過血書,緩緩展開。
剎那間,那觸目驚心的鮮紅字跡,如同一把利刃,直直地刺入他的眼簾。
“都察院的大人們,小民叩首泣血,求您為草民做主,救救我那苦命的家人!”
“草民本是大明普普通通的百姓,一家人本本分分過日子。”
“誰能想到,災禍突然降臨。”
“前些日子,有一伙人花言巧語,說海外有大把的錢財可賺,能讓家里過上好日子。”
“草民的兒子一時糊涂,信了他們的鬼話,跟著去了。”
“可誰知道,這竟是個天大的陷阱!”
“我兒子到了海外蠻荒之地,就被那些黑心的惡徒囚禁起來,淪為奴隸。”
“據僥幸逃回來的人說,他們根本不付任何工錢,卻每天都要做著牛馬一樣的重活。”
“吃不飽、穿不暖,稍不順那些惡人的意,便是一頓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