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陛下剛剛盛怒頒旨,就算不少大臣心中有不同想法,也都深知此時不宜頂撞陛下。
他們想著,若要勸諫,也需等陛下怒氣消了,再上奏進諫。
懷著這樣的心思,朝堂上竟無一人提出反對意見。
朱允熥在龍椅前的高臺上緩緩踱步,很快又接著吩咐道:“為維護大明在海外的利益,保護我大明出海的百姓免受歹人侵害,從即日起,大明將向諸國派出駐外使節。”
“駐外使節的人選,由禮部好生挑選,上報政務處審核,最后呈朕批準。”
“具體的實施方案,可參考此前派駐倭國的先例。”
“使節要長期駐扎在該國。”
“駐外使節肩負著重大使命,要全力保護海外的大明子民。”
“在他們遭遇困難時,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在他們受到欺凌時,與蠻夷進行交涉,確保我大明子民的利益不受侵犯。”
“使我大明子民在海外蠻夷之地,也能昂首挺胸,不懼任何歹人,而不必向下國之人卑躬屈膝,辱我大明國體。”
“駐外使節還要承擔起維護大明與蕃邦友誼的重任,積極促進大明與蕃邦之間的貿易往來,互通有無,實現互惠互利。”
“駐外使節更要傳播我大明的文明,教化海外蠻夷。”
說到這里,朱允熥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語氣陡然一轉,神色嚴肅:“朕所倡導的科學,乃是辦事的技藝,不應隨意傳播到海外諸國。”
“相反,要嚴令只許在大明境內傳播。”
“若有人肆意往海外散播,即屬違律,必須予以嚴懲。”
“蠻荒諸國所欠缺的,并非科學,而是禮義教化,是圣人的教誨。”
“駐外使節,應當多向他們宣講這些。”
“大明出海的子民,若有機會,也要向他們多講述禮義道德,告訴他們,這些才是立身之本,立國之本,是我大明興旺發達的根本。”
他一番說完,眾臣再度領旨跪拜。
隨后,微國公文元柳出列道:
“陛下圣明!”
“科學,為陛下所親創,堪稱世間最為鋒利的寶劍。”
“然而,劍可以救人,亦可以殺人。”
“這柄劍究竟是被用于為善,還是淪為作惡的工具,實在難以預料。”
他微微頓了頓,目光掃視朝堂:“倘若科學之利劍掌握在仁義之士手中,必能守護世間的公平與正義,為天下蒼生帶來福祉。”
“反之,若被歹毒之人掌控,勢必會造成巨大的破壞,給天下蒼生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
“我大明傳承千年華夏文明,世代受圣人教誨,我大明百姓大多心懷慈悲仁義,陛下更是千古難遇之明君。”
“唯有科學之劍握于我大明之手,方能維護天下和平,造福億萬黎民。”
“不僅使我大明子民受益,便是海外蠻夷,亦能從中獲利。”
“如此,方能上利國家,下利百姓,不負陛下代天傳播科學的一番苦心。”
“若有奸妄之徒,為謀取一己私利,擅自將科學傳授給海外蠻夷,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那些蠻夷,未曾受過圣人教化,善惡不分,是非不明。”
“一旦他們學了科學,借助科學之力,造出先進的火槍火炮以及其他各種殺人利器,必然會倚仗這些利器為禍天下。”
“到那時,可就真的是后患無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