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剎那間安靜得近乎死寂,仿佛空氣都被凍結。
眾大臣只覺自己的心跳聲如雷貫耳,清晰可聞。
左都御史,那可是統領都察院的人物!
如今,都察院的御史竟然要彈劾自家的頂頭上司,這絕對是石破天驚的大事。
彈劾的還不是什么小事,而是“圖謀不軌”這種能誅滅九族的大罪!
更何況,這位被彈劾者還是政務大臣兼任左都御史。
自朱允熥設立政務處以來,朝廷的各項日常事務便大多交由其處理。
朝廷各部門乃至地方官府所接到的中樞指令,大多出自政務處。
執掌政務處的政務大臣,雖無宰相之名,卻在實際上有著近乎宰相的權力。
只不過,政務大臣共有六位,政務處的命令需由眾大臣集體簽發,而非一人獨斷,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權力。
但無論如何,任何一位政務大臣在朝堂之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滿朝文武大臣誰人不知,楊士奇乃是陛下潛邸時期的舊臣,深受陛下器重。
在這朝堂之上公開彈劾楊士奇,這不是公然打陛下的臉嗎?
眾官員們一個個目瞪口呆地盯著葛松,心中紛紛驚問:這個家伙,難道是不要命了?
不少人偷偷抬眼,向龍椅上的皇帝陛下瞥去。
只見陛下臉色冷峻如鐵,無喜無怒無憂無悲,讓人根本捉摸不透。
但眾人心中卻愈發惶恐不安,暗自揣測:陛下這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即將大發雷霆了嗎?
眾大臣們急忙收回目光,不僅不看再陛下,連葛松也不敢再看一眼,只是一個個低頭死死盯著自己的腳尖,同時用眼角余光向兩旁的同僚投去探尋的目光。
今日有資格站在這大殿朝堂之上的,哪個不是人精?
葛松不過是個小小的監察御史,若說他真有膽子吃了熊心豹子膽,敢彈劾堂堂政務大臣、左都御史,還是皇帝的心腹之人,恐怕沒人會相信。
此事背后,必定另有隱情。
即便葛松真是純粹為了維護朝廷律法而上奏,毫無私心,可這么大的事,他在行動之前,也必定會私下征求某些大佬的意見,以獲取支持。
這個在背后支持他的人究竟是誰呢?
大家都盼望著能從旁人那里探聽到一些消息。
昨日,葛松去了詹徽的宅邸。
這并非什么機密到極點的事,已有一些官員聽到了風聲。
此時,他們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低著頭,紋絲不動,可腦海中卻在瘋狂運轉。
畢竟在官場之中,最重要的并非學識與能力,而是站隊。
只要每次都能站在贏家那一邊,自然官運亨通,步步高升。
可若是站錯了隊,那就一切都完了。
輕則降職,重則罷官,更嚴重的,甚至可能獲罪下獄,落得個抄家問斬的下場。
在官場上,站隊的重要性遠超一切!
無論你有多強的能力,多好的本事,無論你為朝廷,為百姓做了多少實事,好事,只要你站錯了隊,那你就注定沒有前途。
所有的政績,在站錯了隊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都不值一提!
倘若此事真與詹徽和楊士奇有關,那究竟該站在哪一邊,可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當然,葛松去詹徽宅邸的事情,畢竟就發生在昨天。
這個時代沒有后世的先進通訊工具,消息雖不是多機密,短時間內傳播的范圍卻有限。
大多數官員仍不知道這件事。
他們只能根據葛松昔日的背景關系來推測。
可想來想去,也想不通。
葛松雖然任著監察御史的職,卻也就是京城里一個不起眼的小官。
沒聽說他有什么背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