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信件之中,內容大多是虛妄不實之詞。”
“更有甚者,他們竟在信中公然誹謗朝廷,詆毀陛下,其用心之險惡,令人發指,其罪行當誅!”
“可楊士奇得知此事后……”
聽到這里,坐在龍椅之上的朱允熥,臉色驟變。
原本平和的眼神瞬間銳利如鷹,瞬間洞悉了一切。
他沒有絲毫猶豫,猛地抬起手,果斷地打斷了葛松后面的話:“好了,不必再說了。”
數年來,歷經朝堂上無數的風風雨雨,此時的朱允熥,政治經驗早已極為豐富,心智也愈發成熟。
聽到葛松這番話,他哪里還不明白,這分明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所謂彈劾楊士奇不過是幌子。
這些人的真正目標,是借此機會,阻撓在大明推行分田地、改稅制的新政。
這些人的政治嗅覺還真是敏銳!
自己都還沒有正式開始推行新政,甚至不曾與任何人深入議論過此事。
僅僅是讓藍玉借著戰爭的名義,在女真三部先行嘗試,再讓《大明日報》旁敲側擊地宣傳一下。
這些人就已然察覺到了風向不對,竟然搶先發動攻勢。
借彈劾楊士奇之名,妄圖阻止即將到來的“新政”。
如今時機尚未成熟,朱允熥心中早有盤算,并不打算在此時與他們攤牌。
自然不能讓葛松繼續說下去,以免局面失控。
葛松聞言,頓時一愣,臉上寫滿了疑惑與不解。
“不用說了”是什么意思?
他滿心不甘,急忙說道:“陛下,楊士奇罪惡滔天,實在是……”
“朕說了,不必再說!”
朱允熥的音量陡然提高,聲如洪鐘,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再次打斷了葛松的話。
“今日朝會,只議我大明百姓遭歹人詐騙、綁架至暹羅、蒲甘一案。”
“其他事情,皆非本次朝會討論的相關事項。”
“向朕呈遞奏本即可,不必在朝堂之上議論。”
旋即,他轉頭向身旁的太監吩咐道:“去,將他的奏折收上來,朕退朝之后,自會仔細批閱。”
太監連忙快步走下,從葛松手中小心翼翼地拿起折子,又快步回到龍椅旁,恭恭敬敬地遞給朱允熥。
朱允熥伸手接過。
此時,葛松仍不死心,又開口道:“陛下,臣身為監察御史,肩負著糾察百官、彈劾不法的重任。”
“楊士奇身為政務大臣、左都御史……”
“拉下去,砍了!”
朱允熥的聲音,仿若一道驚雷,驟然在大殿中炸響,震得眾人耳膜生疼。
外面侍候的侍衛聞令,當即走進來了兩名侍衛,一把抓住葛松,就要往外拖走。
見到形勢驟轉直下,一名大臣挺身而出,神拱手說道:“陛下,葛松身為監察御史,身負彈劾百官之權。”
“陛下萬不可因他彈劾的是陛下親信之臣,便隨意加罪于他。”
“如此行事,恐會令百官心寒。”
“其間利害關系,還望陛下三思!”
其他大臣也紛紛站出,你一言我一語地勸諫起來。
“陛下息怒啊!監察御史彈劾官吏,不過是依職責行事罷了。”
“被彈劾者,若真有過錯,改之便是;若并無其事,權當是一種警醒,又何必如此動怒呢?”
更有大臣情緒激動,大聲疾呼:“陛下難道要阻塞言路,讓臣子們都不敢再進諫了嗎?陛下,萬萬不可如此啊!”
剎那間,滿大殿的大臣們如同被一陣風吹倒的麥浪,齊刷刷地跪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