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回來,此刻知縣和縣尉的反應,恰恰印證了他心底的猜想。
這些人心里有鬼,才抗拒他的命令。
應該是想拖延時間,好給清溪的詐騙團伙及其家人通風報信。
不過,紀綱可不是那些只會埋頭苦讀、鉆研學問的迂腐書生。
他自幼闖蕩江湖,在江湖的摸爬滾打中積累了豐富的閱歷和經驗,對人性的陰暗面了如指掌。
說白了,他只要瞧一眼這些人的舉動,就能猜出他們心里在盤算什么。
錢莫貪聽到紀綱的話,驚得瞪大了眼睛,嘴巴張得老大,半天合不攏,臉上寫滿了震驚與惶恐。
刑部的公文,他或許還能不當回事。
畢竟,與吳肅寧不同,他身為縣令,并不直接受刑部管轄,自然也無需畏懼刑部的人。
在他看來,刑部權勢再大,管不到自己頭上,那也是白搭。
然而,當提及政務處發放的命令時,錢莫貪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
如今陛下極少親自明發諭旨,政務處代行諸多政事。
這封政務處的公文,幾乎就等同于欽差的“任命書”,分量極重。
他可以對刑部的指令置若罔聞,卻絕不敢公然違抗政務處的命令。
一念及此,錢莫貪的身體不受控制地微微顫抖起來。
清溪縣那些“人販子”干的那些喪盡天良的勾當,他作為本地縣令,又怎會沒有耳聞?
但一來那些罪行都發生在外地,并未在清溪境內作案,秉持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官場哲學,他自然不愿插手過問。
二來,那些“人販子”在外地賺得盆滿缽滿后,也有不少人將錢帶回清溪,投資“家鄉”。
清溪縣的經濟民生,反倒因此得到了改善。
比如,有的“人販子”出資給清溪縣所有孤寡老人發放養老的錢糧。
有的捐錢修路,方便百姓出行。
還有的捐款修建學堂、濟養院,扶持當地教育與慈善事業。
對錢莫貪這個清溪縣令而言,這些都成了他的“政績”,是他日后得以提拔升遷的重要“資本”。
在他眼中,這些人能為自己帶來好處,又何必去打擊他們呢?
三來,倘若真的對這些“人販子”動手,短時間內,清溪的治安不但不會好轉,反而會急劇惡化。
這些“人販子”在外地可都是心狠手辣,敢殺人放火的亡命之徒。
他們在家鄉之所以表現得老實聽話,不過是不想惹出麻煩,落得個無家可歸的下場。
若是真把他們逼急了,他們可什么事都做得出來。
一旦如此,至少在短期內,清溪將陷入一片混亂,治安會迅速惡化。
對于他這個只是在清溪短暫任職的“流官”來說,這毫無益處。
畢竟,上面的人可不會管你是什么原因導致治安惡化。
只要在你上任期間出了問題,那就是你的責任。
其四,衙門里的人,大多都收了那些“人販子”的錢財,與他們相互勾結,狼狽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