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不相瞞,陛下向我口傳圣旨的時候,特意叮囑我要相機行事。”
“若福建按察使魏鎮刑是貪官污吏,那剛才給您宣讀的,可就不是這道口諭,而是另一封截然不同的圣旨了。”
“不過,我瞧著魏大人還算不錯,值得朝廷用心栽培。”
魏鎮刑心中猛地一緊,暗自倒吸一口涼氣,心中暗叫僥幸。
倘若自己沒有一路從福州追到清溪,沒有把眼前這位紀綱奉承得舒舒服服,那所謂的“另一封圣旨”,多半就是將自己這個按察使直接拿下治罪的旨意了。
落得和清溪縣令錢莫貪一樣的下場。
還好,幸虧自己機靈。
如今不僅轉危為安,還攀上了紀綱這棵大樹。
他連忙說道:“紀大人的大恩大德,魏某銘記于心,沒齒難忘。”
“若有機會,定當誓死相報。”
紀綱笑著點點頭,雙眼微瞇:“只要魏大人實心實意為朝廷辦事,把陛下交待的事情辦得妥妥當當、漂漂亮亮,那便是對我最好的報答。”
“好了,客套話就先說到這兒,咱們來好好琢磨琢磨,該如何在福建境內徹底清除這股歪風邪氣。”
……
就在紀綱奉旨清查大明境內的詐騙分子之時,另一邊。
大明的海軍已然抵達了暹羅附近的海域。
說起來,依照朱允熥的精心布局,大明此次討伐暹羅、蒲甘,采取了兵分兩路的策略。
海上一路,陸地一路。
只不過,陸路從云南進發,看似路程較短,實則要翻山越嶺,穿越茂密的熱帶叢林,所需耗時間反而要久得多。
朱允熥實際上也沒指望陸路的軍隊能發揮什么作用。
雖說歷史上,中原王朝征伐這兩國,走的都是陸路。
但也正因為如此,每次都鎩羽而歸。
這倒是不是軍隊的戰力問題。
而是熱帶地區的蚊蟲毒蟻,各種疾病,將士水土不服,后勤補給困難等種種因素造成。
打仗本身,反而是影響最小的。
說白了,暹羅,蒲甘終究只是兩個小國。
與龐大的中原王朝,不可同日而語。
若非地形與氣候環境限制,雙方軍隊真拉到平原上面對面硬戰,那隨便一個中原王朝,都能毫不費力的收拾他們!
但氣候地形這些天塹,限制了中原王朝的軍隊發揮。
這一次,朱允熥不過是借著大軍出征的名義,修建一條通往暹羅、蒲甘的道路罷了。
畢竟,此地山高林密,人煙稀少,僅從短期的經濟角度考量,在這兒投資修路,實在是極不劃算。
朝廷里的官員,必然會強烈反對。
盡管朱允熥可以強行壓制,但也會引發不必要的麻煩,讓大臣們覺得他這個皇帝太過剛愎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