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臉上浮現微微笑意,對此十分開心。
“該賠償的軍費,暹羅方面也已然同意賠償。”
“至于開發礦產資源一事,為何要付錢呢?”
李思聰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笑意,娓娓道來:“倘若不付錢,即便暹羅朝廷點頭應允,可暹羅的百姓,內心必定會覺得這是一種恥辱,認定大明是在搶奪屬于他們的東西。”
“如此一來,他們說不定就會想盡各種辦法,騷擾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建設。”
“雖說我大明天威赫赫,并不懼怕這些騷擾。”
“但即便如此,若長期派兵保護,耗費的軍餉、物資,開銷可著實不低。”
“更會因此而徹底丟失暹羅的民心。”
“與其因這區區不多錢財,種下仇恨的種子,倒不如花錢去收買人心。”
“這筆錢,看似買的是礦產資源,實則買的是暹羅百姓對大明的好感,是暹羅的民心所向。”
“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助力暹羅進行開發建設。”
“一方面,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利益。我大明對暹羅的資源需求迫切,而暹羅同樣也需要我大明制造出的各類精美產品。”
“雙方互通有無,商貿往來,定能創造豐厚的財富。”
“另一方面,這也會實實在在地讓暹羅百姓從中受益,是真正的雙贏之舉!”
“我們的目的,是要讓暹羅百姓不僅不仇恨大明,反而對大明心生向往,對大明感恩戴德。”
李思聰的語氣愈發堅定,擲地有聲:“唯有如此,即便有一天,暹羅的國王或是其他權臣妄圖反抗大明,暹羅的百姓也絕不會支持他們。”
“甚至,若是大明想要廢掉某個昏庸的國王,重新擁立一位賢明的新君,暹羅百姓都會夾道歡迎。”
他眼中透著自信與豪邁,仿佛一切盡在掌握。
語氣一頓,深吸一口氣,而后振聲道:“大將軍,陛下的宏圖偉略,目標從來都不是一個小小的暹羅,而是整個天下。”
“除了倭國之外,暹羅是大明遠征軍出征的第一個海外國家。”
李思聰神色凝重,開始剖析其中的不同:“對倭國,我們是為了徹底根除倭寇之患,是為了一雪前恥,復仇之戰,勢在必行。”
“然而暹羅卻不一樣。”
“雖說亦有大明百姓被囚禁之事,但暹羅并未直接派兵入侵,不過是些人販子在作惡。這與倭寇公然侵擾沿海的惡劣行徑,還是要區分開來的。”
“大明征服了暹羅,若是還能讓暹羅從此走向繁榮富強,讓暹羅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那便是給天下所有國家樹立了一個榜樣。”
“告訴他們,任何國家只要誠心投效我大明,便能走向富裕昌盛之路。”
“到那時,他們又會如何抉擇呢?”
“恐怕無須我大明派兵征伐,他們便會爭先恐后,主動前來臣服。”
他微微瞇起眼睛,嘴角露出一絲自信的微笑,仿佛已經看到了萬國來朝的盛景。
“我大明便能借此收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奇效!”
“更何況,大明本身也急需暹羅的市場和資源。助力他們致富,不過是舉手之勞,順手為之。”
“對我大明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如此美事,何樂而不為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