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真到了戰場上短兵相接之時,一旦對方露出破綻,敵軍將領顯露出愚蠢之舉,朱壽必定會毫不猶豫地抓住這轉瞬即逝的機會,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但在開戰之前,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對對手給予十二分的重視,絕不敢存一分一毫的輕慢之心。
獅虎縛兔,亦當盡全力,何況是面對未知的敵人。
要確保大軍深入勃固之后的后勤供應萬無一失,就必須在暹羅與勃固的邊境線上,提前屯積大量的作戰物資,做好充分的準備。
故而,朱壽才果斷下令軍隊在此安營扎寨。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等待更多的糧食等物資源源不斷地運至前線,并在此地妥善屯積起來。
如此一來,物資補給線的路程就會大幅縮短。
而且,萬一進入勃固境內后,后勤補給線不幸被切斷,大軍也能迅速分兵回頭清理,或者干脆以最快的速度撤回,保存實力,以待時機。
除此之外,還有第二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作為與暹羅長期處于交戰狀態的敵對國家,朱壽堅信,勃固在暹羅必定構建了自己龐大且隱秘的情報網絡。
他們肯定對暹羅與明軍交戰的結果了如指掌,也深知暹國為何如此迅速地與大明締結同盟。
大明遠征軍令人膽寒的強大戰力,毫無疑問,已在勃固朝廷里心中形成了一座沉甸甸的心理大山。
要讓這種威懾力廣泛傳播,深入人心,時間的發酵,必不可少。
時間越長,傳播越廣,對他們造成的壓力就越大。
更何況,朱壽率軍剛抵達暹羅不久,便憑借著敏銳的嗅覺和高效的行動力,已迅速與早已在此精心布局的大明情報局情報工作人員接上了頭。
軍務處下屬的軍情處也沒閑著。
他們如同一群隱匿在暗處的高明獵手,正四處奔走活動。
在勃固的百姓和士兵當中,他們巧妙地運用各種手段,大肆宣揚明軍的神威無敵。
讓明軍的赫赫威名如風暴般席卷勃固。
如果能讓勃固從上至下,無論是朝堂之上的高官顯貴,還是市井之中的普通百姓,亦或是軍隊里的士兵,都對明軍的強大心生畏懼,不敢輕易與明軍開戰,那便能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結果。
如此事半功倍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此時的朱壽,對勃固朝廷內部的具體情況還知之甚少。
只能憑借自己多年帶兵打仗積累的豐富經驗來進行判斷。
此前,大明征伐女真三部的戰爭,為他提供了寶貴的作戰思路。
那場戰役中,女真三部被大明軍隊的天威震懾,軍心大亂。
最后變成了“夾道歡迎”明軍。
說不定,勃固也會像女真三部一樣,被大明軍隊的強大氣勢嚇得肝膽俱裂,主動選擇投降!
反正軍隊停下來等待糧食運送過來是既定之事,趁此機會讓消息充分發酵,試探一下勃固的反應,不過是順手為之,并不影響整體的作戰方略。
雖然大明軍隊身經百戰,不懼與勃固正面交鋒,但若是能夠不費一兵一卒,不用開戰,便贏得勝利,這無疑是朱壽求之不得的。
朱壽心中這般思索著,目光緩緩落在了那片郁郁蔥蔥的森林里。
他沒有繼續提及戰事,而是話鋒一轉,臉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說道:“你們暹羅盛產胡椒和蘇木,這些可都是我大明極為需要的珍貴物資。”
“若是愿意與我大明的公司簽訂長期的商貿合約,倒是可以用這些特產作為抵押,向大明銀行申請一筆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