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大明商人和暹羅商人進行貿易時,再無需像以往那般,用大明的貨物來交換暹羅的貨物。
只需手持“紅票子”,便能在暹羅熱鬧繁華的集市上,隨心所欲地買到任何自己所需的東西。
在暹羅的貴族階層中,更是形成了一種以收藏,使用“紅票子”為榮的風尚。
在他們眼中,誰家中儲備的“紅票子”數量越多,誰才是真正的富有,才能彰顯其尊貴的身份和雄厚的財力。
狂熱的追捧,導致原本在大明面值一百文錢的“紅票子”,在暹羅的市場上,價格一路飆升,竟然被炒到了一兩銀子一張的高價。
在暹羅人的眼中,大明的一百文,就等于旳暹羅一兩銀子。
這荒唐的一幕,令許多大明商人,都為之瞠目結舌。
這是什么概念呢?
換個通俗易懂的說法,一個普普通通的大明百姓,從家中拿出十兩白花花的銀子,前往大明銀行,將其兌換成一百張面額為一百文錢的“紅票子”,而后,帶著這些“紅票子”踏上前來暹羅的旅程,再和暹羅商人進行金銀貿易,原本十兩銀子的“紅票子”,就能從暹羅換到一百兩銀子!
什么貿易都不用做,僅僅是利用匯率的巨大差異進行簡單的兌換,便能輕而易舉地獲取十倍的豐厚利潤!
當然,在眼下的交通條件限制下,從大明前來自暹羅,并不是一件十分輕松容易的事。
再者,這個令人驚嘆的高價,只是市場一時爆炒的結果。
隨著日后大明與暹羅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密切、頻繁,這價格肯定不會一直維持在如此離譜的高位,往后必然還是會回落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就目前這個時間節點來看,市場行情便是這般令人難以置信。
由此也能清晰地看出,大明的“紅票子”在暹羅究竟受到了何等狂熱的追捧!
由于暹羅面臨著巨額賠款的巨大壓力,再加上官方自身也急需進口大量的大明商品,用于國內發展和滿足貴族階層的需求。
在這樣的雙重因素驅使下,拉瑪菩提二世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此前,大明官員曾向暹羅官方提出一個建議,希望以后兩國之間的進出口貿易,盡可能地采用“紅票子”作為交易貨幣。
起初,暹羅方面對此提議心存顧慮,沒有明確表態。
他們雖然還尚未深入理解貨幣主權等相對復雜的金融概念,但出于一種本能的警覺,暹羅的官員隱隱覺得,在雙方的貿易往來中,完全使用大明的貨幣,似乎并非是一個的妥當選擇。
然而,隨著“紅票子”在暹羅市場上的熱度持續攀升,受到民眾和貴族的瘋狂追捧,價格更是一路暴漲,如今的暹羅官方,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反而滿心期待著能用“紅票子”作為兩國貿易的計價貨幣。
畢竟,暹羅官方也不是傻子,他們也會去打探情報。
他們很快就搞清楚了,“紅票子”在大明國內與白銀有著明確的綁定關系,存在固定的交換比率。
而這個既定的兌換價值,相較于當下暹羅市場上被爆炒到天價的“紅票子”價值而言,簡直低得超乎想象。
一兩白銀在大明的價值是一千文,即十張“紅票子”。
換句話說,如果大明與暹羅之間的貿易,尤其是像胡椒和蘇木這類長期的、大批量的采購合同,都采用“紅票子”來進行計價,就相當于幫助暹羅官方大幅度提高了自家商品的出口價格。
如此一來,既暹邏就能在貿易中獲取更多利益,大幅緩解高額貸款的壓力。
暹羅官方自然是求之不得。
至于“紅票子”背后的發行機制,諸如大明官方是否能夠以低成本大批量生產,甚至隨意印刷……暹羅因自身發展水平太過落后,對此還全然無法理解。
在暹羅人的認知里,“紅票子”如此精美絕倫,上面的紅龍圖案栩栩如生,色彩鮮艷奪目,制作工藝必定極為復雜。
它應該和其他珍貴商品一樣,生產過程困難重重,所以,價值高昂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大明能用一兩銀子制作出十張“紅票子”,已經是水平高超了。
但這絲毫無損“紅票子”的價值。
說白了,他們壓根兒不知道“紅票子”屬于信用貨幣,僅僅是依靠國家信用支撐的一種貨幣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