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
金陵城被熾熱的陽光籠罩著。
就在朱壽率領的大明遠征軍于南洋地區縱橫捭闔,將大明的神威深深刻入南洋諸國的時候,金陵乃至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卻正深陷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旱災之中。
從七月初直至八月中旬,整整一個多月的時間,整個南方地區都仿佛被上蒼遺忘,幾乎滴雨未下。
大地干裂,莊稼無精打采地低垂著。
江河湖泊的水位急劇下降,到處都彌漫著一股焦灼與干涸的氣息。
朱允熥身著一襲素色長袍,坐在皇宮里的湖邊亭中。
他微微仰頭,目光直直地望向那萬里無云的湛藍天空。
澄澈的天空此刻卻如同一塊巨大的明鏡,映照著朱允熥心中的憂慮,令他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歷史上,藍星曾經歷過一次持續時間長達幾百年的小冰河時期。
后世有不少史學家認為,明朝的覆滅,與小冰河時期頻繁肆虐的氣候災害,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小冰河的第一階段,早在宋朝時便已悄然拉開帷幕。
如今,按照時間推算,應該是發展到了第二寒冷期。
雖說相較于更為嚴峻的第三寒冷期,當下的氣候狀況,實際上還算勉強可以接受。
然而,災害的數量和危害程度,卻也不容小覷。
小冰河所帶來的影響,可不僅僅是氣溫偏低這么簡單。
更為嚴重的,是氣溫的劇烈變化所引發的氣候異常現象。
不是遭遇數十年一遇的大旱,讓大地干涸、百姓顆粒無收。
就是陷入百年一遇的洪澇災害,洪水肆虐,沖毀房屋,淹沒農田。
比如現在,一個多月都不見雨水的蹤跡。
這正是小冰河時期氣候異常的顯著表現之一。
讓朱允熥感到意外的是,如此嚴重的旱情,在史書中卻幾乎沒有太多詳細記載。
作為一個前世喜歡在網絡上汲取零散歷史知識的“入門級網絡歷史愛好者”,在他那并不系統的記憶里,根本找不到關于這場旱災的半點影子。
不過,靜下心來細想,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首先,他只是個憑借網絡粗淺了解歷史的門外漢。
遠非潛心鉆研明史的專家學者,對歷史細節的掌握本就有限。
再者,古代的史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像是一部部王侯將相的專屬傳記。
平民百姓的身影總是模糊而渺小,很少有詳盡的描述。
只要災情沒有直接沖擊朝政,沒有改變王侯將相的命運軌跡,哪怕無數百姓在災難中流離失所,失去生命,修史之人很可能也會覺得不值一提,懶得在史書中留下只言片語。
通常情況下,只有當災情引發了社會動亂,或者導致某個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失勢或崛起,進而影響到朝廷局勢時,史官們才會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簡略地寫下“赤地千里,人相食”這類簡單卻觸目驚心的文字,用以記錄那段慘痛的歷史。
要不然,后人想要了解歷史上當地的水旱災情,便只能從民間百姓編撰的家族史,或是地方縣市所修的縣志中尋找線索。